平泉实施五大工程以党建促脱贫攻坚
本报讯(记者尉迟国利通讯员梁玉杰)近年来,平泉市以“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积极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之路。2018年7月,贫困县退出评估检查组给予平泉市最实事求是地落实扶贫政策、最卓有成效地推动产业扶贫、最难发现问题贫困县“三最”的高度评价,群众认可度高达97.71%。 强化党建统领,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农村党建的龙头任务来抓,制发了“脱贫攻坚党旗红”十项行动计划,做到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任务“同频共振”。坚持市委书记负总责,三级书记一起抓,市四大班子成员下沉两级包镇抓村联户,层层传导脱贫攻坚责任、任务和压力。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与驻村工作队任务目标、工作推进、年度考核“三个绑定”。推行乡镇干部驻村抓村,实行遍访、回访和结对帮扶制度,群众不脱贫、乡镇不脱责、干部不脱钩。滚动制定年度脱贫工作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书,将8类责任主体和32项具体任务清单化管理,以清单倒排时间、倒逼任务、倒追责任的落实。实施帮扶部门“一把手”驻村工作日和帮扶责任人入户联系日制度,开展“夺旗争星创五好”活动,推行“驻村百晓”“每季一赛”“入户七件事”,每年评选红旗驻村工作队10个、“五星级”驻村干部40名。组成13个检查组,对全市各级党组织落实脱贫攻坚任务进行拉网式、全覆盖的明察暗访和督导检查,累计下发督查通报22期。 突出五大工程,夯实脱贫攻坚组织基础。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一线让党旗飘起来、党组织强起来、党员作用发挥出来。实施“堡垒示范”工程,积极探索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三在产业链”党建新模式,全市84个贫困村共建各类经济合作组织135个,建产业型党组织97个;实施“致富带富先锋”工程,引导带头致富党员争当“带富先锋”,全市共评选出“带富先锋”160名;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启动“支书比武擂台赛”,定期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论坛”,开展“一人学一技、一人一项目”计划,全市共有181名村党组织书记带头发展了200多个产业项目;实施“引凤还巢”工程,全市84个贫困村成功回引在外能人115人,建立产业园区,提供就业岗位1500多个;实施“结对帮扶”工程,构建了市级领导、乡镇部门、驻村工作队、非公企业、群团组织等“八位一体”帮扶格局,4598名机关干部与1.4万贫困户结对帮扶,汇聚了“帮扶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浩大声势。 坚持靶向施策,筑牢脱贫攻坚保障。紧盯基层组织建设的薄弱点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切入点,推动人往村走、力往村聚、钱往村投、事在村办。抓住列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契机,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清零消薄育强”的路径办法,目前全市有集体收入的村占比达96.26%。探索实施了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三零”产业扶贫模式,其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2016年以来,累计带动7900户、16300名贫困群众脱贫,户均增收2.7万元。坚持“产业管贫困户”,探索实施了“户均2万棒菌”“一户一棚”“人均百株果”致富工程,使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开展食用菌栽培、经果林和设施菜种植、畜牧养殖等职业技能培训。近年来,共组织开展创业培训班12期、各类技能培训班46期,其中培训贫困户适龄劳动力1536人。推行代办服务村里跑、矛盾纠纷村里调、电商站点村里建、惠农补贴村里领等民情村解“十在村”机制,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
关键词:脱贫,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