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扶贫榜样

“大棚支书”干出幸福村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9-04-11 10:10: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4月7日,天刚擦黑,秦皇岛市卢龙经济开发区郑庄村的文化活动广场就开始热闹起来。伴随着欢快的乐曲,村民们有的跳起广场舞,有的用健身器材锻炼……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几位“草根歌星”婉转高亢、饱满浑厚的动情演唱,引得围观人们的阵阵掌声。看着乡亲们的一张张笑脸,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均心里美美的。

  13年来,正是这位貌不惊人的“带头人”,率领郑庄村由一个“一穷二乱人心散”的“问题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1986年,李志均结束了4年的武警生涯,脱下一身橄榄绿,回到家乡秦皇岛。司机、厂长、建筑工程队队长……风里来雨里去,他在摸爬滚打中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也靠做人真诚、做事诚信赢得村民们的信任。2006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李志均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既然组织这么信任我,我就要干出点名堂来。”上任伊始,李志均深感责任重大。然而郑庄村一无矿山二无企业,村民靠种玉米为生,一亩地收入仅几百元。穷就像一根刺,扎得李志均坐卧难安。

  怎样让村子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何带乡亲们过上富足的生活?望着星和月,李志均在思考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最终结合村子的实际情况,他决定走设施蔬菜发展之路。

  万事开头难。谁都没有建大棚的经验,李志均等村干部自掏腰包付车费,带村民去外地参观学习。“没想到全村一下去了130多人,当时心里特别高兴,这让我看到了希望。”那时的情景李志均仍历历在目,大家眼中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更坚定了他带领村子富起来的决心。

  一向沉寂的郑庄村热闹了起来:村里人记不住搭棚要点,李志均就录视频组织大家观看学习;乡亲们不懂种植技术,李志均便到北京请专家来指导……第一年,全村就建起了110亩的西红柿大棚。

  然而,经验不足,丰收的季节到了,棘手的问题也来了。“光想种没想销,成熟的西红柿卖不出去,村里人都傻了眼。”李志均说,他和其他村干部找朋友托关系,四处帮村民找销路,大家也自个儿想办法往外卖,总算没砸在手里。

  “当时我就想,说啥也不能再让大伙跑销路了,看他们奔波,心里真难受。”李志均说着说着,眼圈又泛了红。

  那年,西红柿一卖完,李志均就买了火车票,去山西太原跑市场,挨个儿蔬菜市场给批发商和司机发名片。2007年开春一播种,他又找人将种植信息发布到网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有客商主动来村里收西红柿了。

  从那时起,李志均带领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百姓抱团闯市场,发展固定客户;筹集资金建立蔬菜配送中心,配备农药残留检测设备、运输车辆和冷库,免费为村民储存蔬菜;投资近200万元建立塑料筐生产厂,拓宽蔬菜销路……

  如今,郑庄村的设施蔬菜大棚已发展至近千亩,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成为全区最大的蔬菜种植专业村。村合作社的新品种“印第安西红柿”不仅销往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还走出国门卖到了俄罗斯。

  百姓钱袋子鼓了,李志均和村班子又努力改善郑庄村村容村貌。村里的臭水坑填平了,实现了两旁绿化、环境美化、灯光亮化、街道硬化,建成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成立了腰鼓队、锣鼓队、电影放映队……

  “脱下军装,军魂仍在。我要时刻保持军人的本色,牢记党的教导,让村子实现更好发展。”李志均说,在乡村振兴的追梦路上,他将和乡亲们一起,继续奋力前行。

关键词:丰收,榜样,扶贫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