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贫困群众紧密联结在产业链上
谷之禅张家口食品有限公司在对燕麦进行深加工。该公司生产的燕麦饮料热销京津冀和内蒙古。尚义县委宣传部供图 尚义县“燕麦产业联合体”种植基地大面积种植的燕麦。 尚义县委宣传部供图 “燕麦产业联合体”基本构架为“企业+基地+贫困户”,按照“关联紧密、分工明确、链条完整、利益共享”的运行规则,通过政府主导引领,以谷之禅张家口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将全县与燕麦种植和深加工相关联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贫困户进行有效统筹整合,形成分工明确、环环相扣、统一经营的产业化链条 □河北日报记者 刘雅静 通讯员 张凤天 尚义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8年,全县贫困户、贫困人口分别高达6482户、11278人,贫困发生率为8.48%,扶贫脱贫任务艰巨而繁重。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尚义县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迎难而上。2019年,4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5807户、9892名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低到0.79%。今年2月,尚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作为产业基础薄弱、资源优势匮乏的尚义县,是如何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的?该县探索创新的“燕麦产业联合体”扶贫模式给出了一个答案。 构建产业联合体,实行利益共享 “尚义农民三件宝,莜面山药大皮袄。”作为“尚义三宝”之一的莜面是以燕麦为原料加工而成。燕麦俗称莜麦,在尚义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长期以来,受传统落后生产方式制约,燕麦种植产量低、效益差,每年农民种植的燕麦只是作为生活口粮。 尚义县燕麦土地资源丰富,气候土质适宜,发展燕麦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有利的因素是,进入21世纪,燕麦被公认为理想健康食物源,广阔的市场前景,为燕麦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穷则思变。尚义县在理性分析县情的基础上,依托传统燕麦产业优势,果断确立了“产业拓市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全新发展战略定位,引进谷之禅张家口食品有限公司,积极探索“燕麦产业联合体”扶贫模式。 “燕麦产业联合体”基本构架为“企业+基地+贫困户”,按照“关联紧密、分工明确、链条完整、利益共享”的运行规则,通过政府主导引领,以谷之禅张家口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将全县与燕麦种植和深加工相关联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贫困户进行有效统筹整合,形成分工明确、环环相扣、统一经营的产业化链条。 谷之禅张家口食品有限公司负责燕麦收购、产品研发与加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负责燕麦种植基地建设,确保生产原料供给保障。企业采用订单制、会员制、托管制等形式,将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人口联结在产业链,形成抱团作战利益共同体。 2018年,联合体辐射会员种植燕麦1.5万亩,带动农户1124户23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39户1248人。2019年,燕麦种植基地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扩展到112家,燕麦基地种植面积发展到6.5万亩,覆盖全县5个乡镇31个贫困村。 创新技术和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尚义县将科技支撑、创新引领作为助推“燕麦产业联合体”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远站位谋划,高定位实施,全方位着力,建起从选种种植—经营管理—加工生产—产品开发环环紧扣的全程科技保障体系。 围绕“燕麦产业联合体”种植基地高标准建设要求,为解决燕麦种植生产环节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该县与省现代农业体系杂粮杂豆创新团队签订了产业扶贫帮扶协议,投资70万元建起燕麦农业创新驿站,为燕麦种植生产环节提供种子选育和技术指导服务。面向燕麦种植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不间断开展“菜单式”培训,培养出“土专家”“田秀才”570多人。近两年,随着各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燕麦单产实现10%—20%的增产提升。 龙头企业是“燕麦产业联合体”的“发动机”,对燕麦产业的发展走势和扶贫成效起着主导性作用。立足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提升硬实力、增强带动力的发展需求,谷之禅张家口食品有限公司分别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燕麦工作委员会、北京协和医院、张家口市农科院等单位的30名专家,成立产品研发专班,开发了超级粉碎和无菌冷链两项全国独有技术,培育出“谷维纤”和“谷食堂”两大独立品牌,研制了燕麦饮品、谷物粉、藜麦米和燕麦仁、燕麦主食五大系列产品。其中,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合作,独家首创的“双酶解、零添加”专利技术,生产的“谷维纤”燕麦饮料,保留了燕麦原汁原味全营养和β-葡聚糖的高含量,安全健康,深受市场青睐。研发生产的燕麦含量在70%以上的馒头、花卷、大饼、烧饼、曲奇饼干等主食系列产品,以品牌连锁加盟模式在全国热销。 多元化扶贫带贫,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贫困户群体既是“燕麦产业联合体”的成员之一,也是利益获得重点关注对象。尚义县紧扣农民脱贫增收中心,以“燕麦产业联合体”为依托,积极构建多元化扶贫带贫模式,最大程度地惠及贫困户。 价格“兜底保障”。2018年,“燕麦产业联合体”1.5万亩燕麦种植基地带动6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收入和种植燕麦收益分成收入人均增收1150元,其中529户贫困户1059人实现当年脱贫。在此基础上,2019年,对6.5万亩燕麦种植基地吸纳的贫困户,全面实现价格“兜底保障”,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05元至0.1元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燕麦,助力812户贫困户1933人脱贫。 开设就业岗位。“燕麦产业联合体”投资120万元建起谷物粉包装扶贫车间,帮助153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这些贫困户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为拓宽残疾人贫困家庭增收渠道,对24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优先安置到特定岗位就业,对47名身体虚弱、行走不便的弱劳动力贫困人口,推行“居家就业扶贫”模式,将需要分装的产品为他们送到家中,居家分装,计件付酬,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燕麦产业联合体”种植基地优先吸纳剩余贫困劳动力参与播种、管理、收割、晾晒等全链条生产,辐射带动260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600元。 此外,“燕麦产业联合体”设立产业扶贫基金,从销售的燕麦饮料产品利润中,每瓶提取0.05元至0.1元作为扶贫基金来源,扶贫基金主要用于帮助重点贫困对象解决生产生活困难。2018年以来,全县115户贫困户、220人通过扶贫基金帮扶脱贫。 |
关键词:产业链,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