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保险帮助更多乡亲实现脱贫致富梦
李二国查看木耳大棚情况。记者任国省摄 爱国情奋斗者 □记者任国省 四月,春意正浓,行走在阜平县太行山区,我们看到的是黄墙、青瓦、塑钢窗、大瓦房,路旁正在修建的大棚,忙碌的农户脸上的笑容,门口停放着的小轿车,都在讲述着他们的幸福生活。 看着这一切,李二国很是欣慰和自豪:“很庆幸我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参与者!” 李二国,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财险”)保定阜平支公司经理。身材娇小的她,一头短发,走路带风,因为行事泼辣,敢闯敢干,有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同事和乡亲们半开玩笑地称她“李二哥”,照她的理解,“二哥”两个字包含更多的还是责任和担当。 常年奔波在保险扶贫的路上 “你这菌棒的温度和室温都要控制好。”“菌棒上怎么有锈迹?这个棚是谁的?咱们都得关注一下。”……4月19日下午1时,简单用过午饭,李二国就赶往县城26公里外的易家庄查看木耳大棚情况。 “不是办完投保手续才来吗?”大棚负责人杜军红没想到李二国提前来了。 2017年,杜军红种植的木耳有3万多根菌棒感染霉菌,人保财险赔给他2万多元。此后,杜军红购买木耳菌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联系保险公司投保。 “我这不心里没底吗!先来看看。”李二国半开玩笑地说。回头对记者说,“木耳项目是去年开始推的,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只能多看多学。不过,你要是说食用菌,我还能算是半个专家。” 李二国工作很忙,还在县财政局挂职副局长,但是乡亲们投保的事,自己看过心里才踏实。 大棚上方的喷灌设备正在给木耳“洗淋浴”,一个10米×40米的大棚走下来,李二国身上都是水滴,裤管和鞋子沾满泥土。 “还接着看吗?”每看完一个棚,杜军红都要确定一下。但李二国坚持把10个大棚都走完。 “太认真了!”杜军红感慨道。对待工作,李二国是出了名的较真儿,但今天还是让杜军红有点意外。 开车40分钟到目的地,步行40分钟走完10个大棚。一路下来,记者对“走路一阵风”有了更真切的体会。李二国的“走”那就是“跑”,记者紧赶慢赶还是被落下二百多米远。 “全县总面积2496平方公里,‘九山半水半分田’,除了10多万亩水浇地,剩下的大都是用石头块垒在山梁上的薄田。13个乡镇、209个行政村、1208个自然村,地广人稀,走路都练出来了!”李二国说。 核保、勘察、理赔……李二国每年有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奔走在保险扶贫的路上,全县1208个自然村都不止一次留下她的足迹。“心里只要装着需要帮助的贫困户,走再远的路也不觉得累了。” 自2015年以来,在李二国的奔走下,阜平支公司累计为全县21.81万户次农户承保了种养殖保险,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8.3亿元,向9.5万户次赔偿损失11790.59万元,为农户化解种养风险扎紧了牢固的篱笆墙。 开发保险扶贫“阜平模式” 阜平气候恶劣,灾害天气频繁,一阵风、一场雨都可能让村民绝收。 脱贫攻坚战中,保险能做点什么?2014年,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李二国提出扩大承保范围与覆盖人群,对种养殖户进行雪、火、病、疫等灾害损失承保的方案。方案一提出,就得到省、市公司的大力支持。这时,阜平县又提出给老百姓上成本损失险的需求。 全方位给老百姓兜底,显然风险较大。“没人想赔钱赚钱的问题,只是想把受灾农户的损失降到最低。” 当然,真正的脱贫绝不仅是给受灾农户补偿损失那么简单。 如何发挥保险更大的作用,挖掉“穷根子”,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对李二国来说是个新课题。扩大种养规模资金短缺、种养技术不成熟、百姓对保险不了解等难题,都是她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 走访、沟通、调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李二国的主要工作。 “老百姓对保险不理解,什么也不愿说,去五六次没有收获是正常的。但我们必须继续走下去!总得有人做这个事!” 李二国白天找县长、忙下乡、做调研,晚上做方案、写报告。对阜平5至10年内的灾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会同上级公司逐步摸清了制约“农村发展、农业兴旺、农民致富”的棘手问题和现状。通过积极沟通县政府和上级公司,“保险兜底”解决农户无法偿贷和经营亏损等问题的金融扶贫思路逐渐明晰。 “金融扶贫,保险先行”的“阜平模式”孕育而生。 2015年起,阜平建立起“政府+保险+银行+农户(企业)”的精准扶贫模式,为贫困人口织就了一张应对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及市场风险的全方位、立体化的保障网。 对于农险扶贫“阜平模式”,有关专家这样解析:农业保险撬动政府担保,之后政府担保撬动了银行信贷,从而启动了整个产业扶贫链条。 有了保险兜底,农户可以从银行贷款了,1元钱的扶贫资金效能可以放大近26倍。保险的功能从过去的“输血”变成了“造血”,全县的种养殖规模因此迅速扩大,每户农民每年直接增收6700多元。 那段时间,工作压力太大,李二国迷上了马拉松。“当突破身体的临界点,反而就不觉得累了。”直到现在,她每天都坚持晨跑十几公里。 “最难的时候,就是最有希望的时候;最苦的时候,也是最能够前进的时候。” 坚定信念永不停步 心里装着责任,脚步想停也停不下来。 4月19日一早,58岁的阜平县台裕乡白石台村村民段站考发现羊又死了几只,他第一时间拨通人保财险电话。“搁以前,死只羊心疼好几天,加上价格没个准儿,哪敢养啊!” 段站考以前在矿上打工,还落下了职业病。 “有了保险兜底,老百姓干啥都好干了!疫情、自然灾害、价格波动都有保险,创业还有贷款。”段站考现在养着2000多只羊,正常情况下,每只羊出栏净赚100多元。 贫穷开始远离人们的生活。阜平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4年年初的10.81万人降至2.6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4.4%降至1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500元。 “你说我能停下来吗?”李二国说,这么多年来,只有一次想放弃的念头。 2017年全县发大水,李二国第一时间赶去查勘。 “当时,四处都在塌方,汽车绕路过程中差点掉到山沟里去,停在那儿动也不敢动,我和司机爬出汽车的一瞬间,前面就塌方了。差一点儿你们就见不到我了!” 那一次,李二国给家人打电话哭了。她反复问自己:我图什么? 但看到农户拿到理赔款时脸上的笑容,她的干劲又来了。 “保险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不会止步。” 更让李二国欣喜的是,人保财险阜平团队开创的“政融保”(政府政策支持+保险资金融资+保险风险保障)模式,不仅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而且作为保险行业唯一案例,入选《企业扶贫蓝皮书(2016)》,并在全国复制和推广。 如果说有成功的秘诀,李二国说,那就是精益求精,认真干好每件事情。 “军红,哪天有空?给我们培训一下木耳种植知识。”临走前,李二国反复跟杜军红敲定培训时间。 “现在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候,我更要加把劲儿,不能落后。”李二国说。 [记者手记] 踏踏实实用心做好一件事 □记者任国省 路虽远,不行则不至;事虽小,不为则不成。一个人一辈子不一定要干多少惊天动地的事,能把一件有意义的事干下去并且干好就是值得的。 采访中,记者感触最深的是李二国24年来对保险扶贫的坚持和努力。 24年来,李二国扎根基层,兢兢业业、执着专注、不断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成就。 说起取得的成绩,李二国说,不过是自己认准了一生只做一件事,尽量把这件事做到极致而已。在她看来,踏踏实实用心做一件事,就可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把一件事做精致了,便能打动人心,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人生也就灿烂了。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岗位上潜心奋斗,都能迎来职业的“春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是李二国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她的真实写照。 奋斗,已成了李二国的生活状态,她很享受这种痛并快乐的状态:“我热爱我的工作,目前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我会继续攀登。” |
关键词:保险,金融,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