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花开凤凰岭
杨双奎(右一)正给当地果农讲解重茬大树苗建园技术。记者霍艳恩见习记者吴晓萌摄 ●三年前的4月10日,李保国离开这个世界,每当苹果花开放的时候,岗底人就会想起李保国 ●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说:“他走的时候,果园里的苹果花开得正盛。” ● “把我变成农民,让农民变成我”,李保国的生前誓愿,正在岗底村变成现实 ●已是农民高级技师的村民杨双奎曾是李保国在岗底的“得意门生”,现在像他这样拿到高级技师证书的村民在岗底村有5位 □记者邢云 清明时节,岗底村外的千亩果园里,苹果花的香气弥漫开来。 苹果花并不艳丽,但在岗底人眼里,苹果花就是“致富花”,它清新淡雅、不娇不媚,虽然土里土气,但闪耀着农家本色,是世间最美的花。 每当苹果花开放的时候,岗底人就会想起李保国。 “他走的时候,果园里的苹果花开得正盛。”4月5日,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和乡亲们手捧鲜花,来到村后的凤凰岭。那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的长眠之地。杨双牛抚摸着墓地旁边的苹果树,枝条上的苹果花已经开放。三年前的4月10日,李保国离开这个世界,往事历历在目,缅怀与日俱增,杨双牛的眼眶湿润了。 村民杨双奎曾是李保国在岗底的“得意门生”,农忙下地,农闲上课,他现在是农民高级技师,经常外出义务传授果树管理技术。像他这样拿到高级技师证书的村民,在岗底村有5位,另有190余位村民拿到初、中级证书,60余位拿了大专文凭,而且还都在考本科。 “把我变成农民,让农民变成我”,李保国的生前誓愿,正在岗底村变成现实。 2017年3月28日,杨双奎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三个字:成功了!很多亲友清楚这三个字背后的故事。岗底村种的第一批果树都有30多年树龄了。树老了,果子就长不好。刨掉老树种新苗,不仅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中间还有五六年时间没收益。 李保国曾探索用重茬大树苗建园,希望做到一年栽树,两年见果,三年丰产,孰料项目刚一起步便意外辞世。杨双奎接下了这个任务,但下一步咋搞?李老师没交代。在李保国技术团队和村民共同支持下,他一心一意投入其中,终于等到果树发新枝,枝上开了花。这意味着建园初步成功。 2018年10月31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来到岗底村,对杨双奎重茬大树苗建园的试验田进行检测:1.6亩苹果园,230棵果树,亩产2881.1公斤,亩收入23048.8元。专家组成员之一、河北工程大学果树专家程福厚说,重茬大树苗建园模式的成功,改写了老果树改造更新靠轮作的历史,将对全省林果业发展、果农增收产生重要作用。 当天下午,杨双奎摘了一兜红彤彤的大苹果,来到李保国的墓地前。“李老师,今天专家来测试了,咱们的老果园改造成功了!”杨双奎哽咽着说,“我记着您的话呢,一定把这项技术义务传授给更多的人!” 今年,仅岗底村就有37户果农采用了这项技术,很多外地果农也来学习。一个又一个老果园焕发新生机。4月1日,记者在岗底采访时,恰好遇到李保国的爱人、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这一次,她带着学生在岗底村住了好几天,每天都在山上和果农研究分析果树生长情况。她说,现在来看,重茬大树苗建园的完成情况,比李保国当初预想的还要好。 3年来,在凤凰岭,总有人到李保国墓地前凭吊,留下鲜花、苹果。 截至2018年,岗底村带动太行山区周围种植苹果面积达5.8万亩,辐射石家庄、邢台、邯郸、承德等市14个乡镇369个行政村,帮助2万多果农人均年增收2700元以上。 2018年,岗底村民人均收入4.3万元,离2020年实现人均收入5万元的梦想更近了。杨双牛说,岗底人要把更多的荒川打造成金川银川,把更多的荒坡打造成金坡银坡,他们要让李保国教授在高高的山岗上,见证一座座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奇迹。 |
关键词:农民,致富,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