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区县展示

不歇脚不松劲,脱贫攻坚奔小康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20-04-15 16:03:2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加工车间黏豆包生产线上工作。该公司吸纳的贫困户职工占一线员工的五分之一。近年来,该公司带动1.4万余名贫困群众脱贫。 河北日报通讯员 崔 岭摄

  日前,青龙恒茂纺织扶贫产业园工人正在工作。该产业园共吸纳贫困户60多人就业,每年为入股的2个乡镇11个贫困村分红70多万元。 河北日报通讯员 崔 岭摄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

  通讯员 崔 岭

  2018年9月,青龙满族自治县摘掉戴了二十几年的贫困县帽子。2019年,该县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脱贫摘帽后的青龙不歇脚不松劲,在巩固好脱贫成果的基础上,筑牢稳定脱贫、防止返贫“防火墙”。昔日那个底子薄、基础差、包袱重的青龙,正在踏上富裕之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青龙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霍春利说,通过科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帮扶就业、政府兜底等,筑牢返贫致贫防线。

  4月9日至10日,笔者来到燕山脚下的青龙,实地探寻这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的经验做法。

  以扶贫产业为龙头,让贫困群众有稳定增收渠道

  脱贫离不开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样离不开产业。

  龙王庙乡原本是青龙一个偏僻落后的深度贫困乡。近年来,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加快土地流转,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规模化发展中草药、杂粮种植及深加工等特色农业产业。目前,这里已成长起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农业龙头企业“齐聚龙王庙”的发展势头。

  位于龙王庙乡的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是我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生产黏豆包等满族特色系列食品为主。“公司新建了4条日产成品20吨的生产线。年消化各类杂粮、板栗原料2万吨,可直接带动500人就业。”公司董事长张胜利说。

  从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往北,路两旁田地里,一排排中草药种植棚架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头。这里就是秦皇岛元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草药种植基地,主要种植五味子、黄精等中草药。“附近百姓将土地出租给我们,1亩地能获得800元租金。”该公司总经理高树凌说。

  该中草药种植基地附近的众大农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花生油、玉米油等。公司的食用油包装车间内,现代化的包装生产线高效运行着,自动提油机器人和码垛机器人正在作业,一桶桶食用油被快速打包装箱,即将发往外地。

  据了解,龙王庙乡立足资源优势,创新产业模式,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力推进扶贫产业向富民乡村产业升级转变。目前,该乡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带动4000多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

  拔穷根靠产业带动,奔小康同样离不开产业。青龙以实现“产业兴旺”为首要目标,全力推进林果、中药材、食用菌、设施蔬菜、畜牧、旅游、手工业、光伏8大脱贫产业向富民乡村产业升级转变,累计发展畜禽养殖项目57个、食用菌5100万棒、中药材11万亩、手工业项目55个,建成现代扶贫纺织园区,24个村级电站、2.4兆瓦分布式和30兆瓦集中式光伏并网运行,打造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26个。大多数贫困户都有2到3个增收产业,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以发展板栗、中草药、山楂等富民产业为主,符合全县农村发展实际,符合农业发展水平现状。”霍春利说,这些农业产业种植管理相对简单,不影响劳动力外出务工,能实现产业增收和就业增收两不误。

  以扩大就业为依托,让更多贫困群众挣上工资

  “我去年不但挣了2万多元工资,政府还给我1000元奖补金呢!”在青龙镇肖杖子村“开心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的宋布芹,说起自己的工作时,很是高兴。

  在青龙,像“开心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扶贫车间”还有很多,一个合作社能带动四五十人就业,大多数这样的合作社能保证脱贫群众稳定上班超过半年。

  为防止非稳定脱贫户返贫,保证他们拿上固定工资,2019年,该县11个乡(镇)20家企业被认定为就业扶贫车间,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0人就业,支付奖补资金71.72万元,其中个人补贴33.72万元、企业补贴38万元。全县共申报县内外稳定就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6人,支付补贴资金36.83万元,合计共支付奖补资金108.55万元。

  据介绍,该县通过精准掌握各类有就业意愿贫困群众的情况,实行“一对一”精准化帮扶。同时,落实社保减免、就业补贴等企业帮扶政策,鼓励县内企业多招用贫困群众。对劳动能力弱的情况,大力开发公益岗位,帮扶兜底就业,筑牢返贫致贫防线。

  “没想到,我这个深山里的穷老头,也有人惦记着。”平方子乡陈家屯村陈友林肢体残疾,自被聘任为村保洁员后,他每月都能领到“固定工资”,工作时间灵活,又可以兼顾家里、地里的活儿。“现在日子过得好多了,心里踏实,生活很有奔头!”

  像陈友林一样,被安排工作的还有相当多的非稳定脱贫户。青龙设立扶贫公益性岗位,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那些年龄偏大、就业困难或残疾家庭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力,提供农村保洁员、生态护林员、护林防火宣传员等岗位。截至目前,全县共安置贫困群众2844人。

  同时,青龙还实施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奖补优惠政策,对就业扶贫车间和贫困人口实行双向奖补政策,就业扶贫车间每吸纳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在就业扶贫车间就业6个月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和实际务工月数给予就业补贴。

  以兜底帮扶为保障,防止脱贫群众返贫致贫

  朱杖子乡老李洞村村民任志林因意外受伤残疾,两个女儿均在读书,自付8万多元的医疗费,让任志林本不富裕的家庭举步维艰。

  和任志林的情况类似,家住马圈子镇桲椤滩村村民郑春,因家中液化气突然爆燃,房屋被毁、本人大面积烧伤。这让刚刚脱贫的郑春一家再度陷入困境。

  困难之时,防贫救助金为任志林和郑春解了困。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龙满族自治县支公司向任志林发放防贫救助金5万元,向郑春发放急难型临时救助1万元,大大缓解了他们的家庭困难,防止了他们因灾致贫、因病致贫情况的发生。

  为防止因病返贫、意外致贫,青龙财政每年拿出250万元,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龙满族自治县支公司合作,创设“防贫救助金”。对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致贫返贫风险的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进行监测帮扶,从源头上筑牢了临贫易贫重点人群发生贫困的“拦水坝”。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青龙将全县非稳定脱贫户6724户27039人全部纳入预警监测范围,共对107户非贫困低收入户、非持续稳定脱贫户进行救助,发放精准防贫救助金222.94万元。

  与此同时,青龙还鼓励保险公司创新设立设施农业险、人身意外险、种植养殖险、森林险、政策性农村住房险、政府救助险等多个防贫险种,综合实施兜底帮扶。

  此外,该县还制定出台了精准防贫工作方案,构筑预警监测、救助监测和防贫保障“三道防线”,安排专项防贫资金,由医保、教育、应急管理和交警等相关部门根据设定的救助监测线,对监测对象进行监测,第一时间发现致贫、返贫隐患,经核实认定达到救助监测线内符合条件的防贫对象,启动防贫救助资金予以救助。

关键词:脱贫,奔小康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