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着力为贫困劳动力拓展就业渠道
在全市200多家企业征集适合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岗位6800余个,去年帮助14766名65周岁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本报讯(记者黄清标通讯员李振胜)2月13日,巨鹿县举办春季人才劳动力交流洽谈会,201名贫困劳动力与用工单位达成就业意向;2月17日,邢台市“正月正”大型招聘会设立农村贫困人口招聘区,280余名相关人员找到了满意岗位;2月27日,山东省青岛市40多家企业将到南和县,参加邢台市和青岛市扶贫劳务合作专场洽谈会……新春伊始,邢台市人社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扶贫行动,有效实施“就业能力提升工程”和六种就业扶贫模式,已在全市200多家企业征集适合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岗位6800余个。去年,该市帮助14766名65周岁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完成年度任务的121%。 为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该市实施就业能力提升工程,借助免费培训,帮助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至少掌握1-2项就业技能和2-3项实用技术,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一是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对存在“等、靠、要”思想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脱贫意识、择业观念、务工常识等引导性培训,有效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二是扶贫与扶技相结合,按照企业用工要求和岗位技能标准,对贫困劳动力“因人施培、因产业施培、因岗施培”,开展订单式、补贴式培训,确保受训对象培训合格并就业。三是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组织市内公办技工院校到贫困县开展专项招生,使每个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入读,并按照一定标准资助其学费、住宿费及教科书费;对正在接受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给予职业教育补助。 在此基础上,邢台市实施六种就业扶贫模式,对有就业需求者,为其推送不少于3个工作岗位;对贫困妇女和不能离开家的,为其开发零部件加工等居家就业岗位。 “扶贫基地+扶贫车间”模式,帮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鼓励企业将适合分散加工的生产车间建在乡村闲置校舍、厂房等处,为无法外出打工的贫困人口提供就近就业岗位,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0人以上或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超过职工总数30%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由县级人社部门认定为扶贫基地或扶贫车间,对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6个月的企业,每吸纳1人给予其1000元一次性补贴。河北同创众成服饰公司在巨鹿县两个贫困村设立加工车间,带动41人就业,其平均月薪超过3000元。去年,全市1507名贫困劳动力在154个扶贫基地或扶贫车间就业。 “企业+农户”模式,帮助农村留守妇女等贫困劳动力居家就业。新河县积极帮助贫困农民在家加工河北鑫梦达光学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眼镜盒、档案盒等半成品,每人每年增收近万元。大麓古纺布艺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巨鹿县180余名农村留守妇女、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残疾妇女就业,每人月薪1500元以上。 “互联网+特色产业”模式,帮助贫困劳动力“云端”就业。该市结合新业态发展状况,积极探索、广泛开展互联网+羊绒制品、特色农产品、自行车、宠物饲料、工艺玻璃等网上创业就业项目,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扶持创业+就业”模式,帮助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该市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分别给予一定数额的贴息贷款,对初次创办的个体工商户或企业且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创业补贴,对在创业孵化基地外初次创业的贫困劳动力在三年内给予场地租金补贴。去年,该市向贫困创业者发放创业贴息贷款60万元、拨付创业补贴21.5万元和房租、物业补贴141.2万元。 “劳务协作+输出”模式,帮助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该市分别与京、津、鲁等发达地区和本地118家规模企业(服务机构)建立扶贫劳务合作关系,建成各类家庭服务业示范基地5家,及时为输出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权益维护等“一条龙”服务,去年劳务输出转移就业913人。按照邢台市政府与青岛市政府去年秋季签订的相关合作协议,从今年起,青岛市政府要为前去务工的每个邢台市贫困劳动力,每年报销2次往返交通费;每月给予800元就业补贴;视实际情况,每月补贴500元房租,每年给予不超过3000元的技能培训补贴。 “‘三无’人员+扶贫专岗”模式,兜底安置贫困人员。邢台市因地、因户制宜,灵活开发保洁员、治安员、护林员等公益性扶贫岗位,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就、无力脱贫的大龄和残疾贫困劳动力。去年,这个市安置就业困难贫困人员3526人,每人每月专岗补贴不低于300元。 |
关键词:邢台,劳动力,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