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扶贫动态

张北县探索多种扶贫模式助农脱贫

来源: 河北经济日报 作者:王英军 2018-10-16 10:22:1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张北将扶贫攻坚作为全县工作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在培育扶贫产业上发力,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的原则,摸索出多种扶贫模式,带领广大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时下的张北德胜村,脱毒微型薯进入全面收获期。一排排整齐的智能温控大棚里,喜笑颜开的农民正在热火朝天地收获着一粒粒金黄色的脱毒种薯。村民陆燕林边捡土豆边告诉记者:“今年一个大棚可以产14万粒微型薯,比去年多收2万粒,增收近4000元。”这是张北县丰收的一个场景。近年来,张北将扶贫攻坚作为全县工作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在培育扶贫产业上发力,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的原则,摸索出多种扶贫模式,带领广大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特色农业遍地开花

  张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为让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县委、县政府针对全县农业生产特点,依托已经形成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甜菜、马铃薯全产业链等特色产业,制定出台了马铃薯、甜菜、藜麦、麻豌豆、亚麻和燕麦种植、肉牛养殖扶持政策,努力把优势农牧产业打造成脱贫的“硬支撑”。

  在马铃薯扶贫上,张北引进推广了“中薯3号”“中薯5号”“费乌瑞它”等新优品种20多个,形成了早中晚相结合的薯种结构,并且依托中国农科院、张家口农科院,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体系。今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6.5万亩左右,亩产1200—1400公斤,总产量达到60万吨,人均增收800—1000元,种薯种植面积5万亩,培育大农种业、盛源薯业等育种企业6家,发展种薯合作社和种植大户100多家,年生产脱毒苗3亿株,微型薯5亿粒,占全国微型薯总产量的1/5以上,已成为农民增收脱贫的重要渠道。除此之外,张北县通过打造“一园一镇三区两中心”马铃薯产业布局,构建了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使马铃薯产业成为助农脱贫的支柱产业,还探索建立了“政府+龙头企业+基地+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嵌入马铃薯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持续稳定受益。

  “近年来,我们狠抓特色农业,除马铃薯外,还发展了甜菜、藜麦、食用菌等多种特色农业。”该县农牧局副局长陶国峰告诉记者。

  在张北县嘉茂菌业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日产菌菇5万袋,年产量可达1830万袋,直接解决100人的就业,间接带动500户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采取“企业+农户”脱贫模式,该公司与贫困户建立帮扶责任关系,吸收台路沟乡后大营滩、马连渠、平定庄、太平、水泉、羊囫囵等7个村462户村民入股,每户5000元。贫困户从2018年起每年分红600元。

  光伏产业成“铁杆庄稼”

  “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板,老百姓不花一分钱。只要有太阳,就能发电,天天有收入,政府给咱老百姓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的老百姓都在津津乐道身边发生的高兴事。

  张北荒山荒坡较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发展光伏产业的理想基地。近年来,张北借助华强兆阳、亿利资源等知名企业投资发展的产业优势,大力实施“集中式、分布式、异地联建”光伏扶贫工程。在去年建成32座村级电站基础上,今年张北实施了128座村级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异地联建工程和14座共7380千瓦村级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使全县村级电站数量达到174个,规模达到5.5万千瓦,年可实现光伏收益7000万元,实现174个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同时,总规模21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可提供光伏收益2520万元,实现所有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光伏全覆盖。

  同时为确保光伏扶贫收益“收得到”“分得好”,张北县因地制宜,深入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制定出台了收益分配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深度贫困户优先发放、一般贫困户按劳取酬、分配过程公平公开”的利益分配原则,对重病重残及无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户实施光伏收益兜底保障,每户每年享受补贴金额不低于3000元;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提供垃圾清运、治安违建巡防、护林护草等公益性岗位,确保每人每年可挣“薪金”1000至3000元。目前,张北县光伏扶贫电站年电费收益9000余万元,惠及全县17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其他村庄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旅游产业托起致富梦

  张北县有旅游景点、景区23处,今年夏季旅游接待人数519.37万人次,实现收入47.59亿元。

  “没想到我回家乡挣到了钱,再不用出外打工了。”在张北县三宝营盘村,杨先生高兴说,这几年他回家开了农家乐,年年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守着家,挣着钱,日子过得踏实舒服。

  近年来,全面推进“四方联动”扶贫新机制,围绕草原天路、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等旅游资源,积极引进市场主体,采取整域开发模式,统筹推进脱贫攻坚、生态建设、城镇化和绿色产业发展。为了让农村“美”起来,该县把旅游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围绕重点贫困村,打造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让农民种庄稼就是“种风景”,修房屋就是建景观,把乡村打造成旅游景点。同时,为了让农业“火”起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建成了现代农业园区、20万亩的花田草海以及百果采摘、七彩梯田等一批生态农业观光区,让农田变成风景,游客在农田路间体验农事活动、享受采摘乐趣、感受农耕文化。围绕“菜、奶、肉、薯、粮、油”等优势产业,完善加工了产业链,面向京津直接进超市、进餐厅、上饭桌,把张北高品质的燕麦、亚麻、牛羊肉、沙棘等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包装成旅游商品,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关键词:扶贫,张北,旅游

责任编辑:郭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