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工厂就在我家门口
初秋,走进位于大名县黄金堤乡一村的书运服装厂,在厂里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郭爱清边忙边说:“工厂开在家门口,靠着县里的扶贫好政策,让我家的日子有了奔头。” 郭爱清是一村的贫困户,由于爱人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无法长时间劳作,只能干点轻活儿,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在上学,为了照顾家人,郭爱清无法外出务工挣钱,家里几乎没有经济收入,负债越来越多,日子是越过越差,一度让曾让他丧失了生活信心。 在扶贫脱贫工作中,不少群众由于家庭实际困难,难以外出增收,导致滑入贫困线下,如何帮扶这类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成了该县扶贫脱贫工作的重点之一。产业兴,则扶贫强,难以外出务工,就把工厂开在乡村一线,针对扶贫难题,该县给出了自己的解答方案。 为实现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给贫困户增收开辟一条新途径,该县通过在乡村一线发展建设小微企业,送项目进村,送技能到户,送就业到人,实现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脱贫致富。同时,也吸收了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一条扶贫新路径。 “在县里的统筹安排下,书运服装厂主动和我建立结帮扶贫关系。”郭爱清乐呵呵说,现在不仅能照顾家里,还能就近务工挣钱,每个月有2000元以上的固定收入,脱贫没问题,致富也有了希望。 其实,在不久前,书运服装厂还是濒临倒闭的小微企业,而如今却成了一家拥有53名工人,年盈利30余万元的企业。如此大的转变从何而来?工厂负责人赵书运介绍说,2012年开始做服装加工的时候还是个小作坊,销售渠道也不固定,有活儿了就干,没活儿了就停着,一年到头停产占了绝大多数时间,盈利自然无从谈起。 “现在不一样了,自从2017年加入大名县扶贫微工厂联合会,当地政府给了很多政策扶持,建厂总投资40多万元,政府给了5万元的补贴,微工厂联合会还帮忙联系好销售渠道。厂子的订单多了,给乡亲们提供就业岗位有了保障。”老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现在厂子吸纳21名贫困群众,企业有信心帮助他们脱贫。 “以往的建设扶贫微工厂,企业都是在单打独斗,应对市场的风险能力较弱;现在我们是抱团取暖,无论是抵挡市场风险还是加工订单的能力,都获得从质到量的飞跃。”大名县扶贫办主任张胜利说,以前扶贫微工厂小订单难挣钱,大订单接不了。为了增强扶贫微工厂生存能力,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就业、稳定脱贫,大名县整合全县资源,成立了扶贫微工厂联合会,统筹加工能力,提升加工质量,为扶贫微工厂在乡村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引擎。 “现在全县认定125家扶贫微工厂,不仅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还吸收了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就业机会。”大名县扶贫微工厂联合会会长朱浩杰说。 如今,大名县已建成200多家微工厂,已认定的有125家,带动就业2.5万多人,带动贫困户3100多户、年均增收1.2万元。扶贫微工厂的异军突起,已成为贫困户成功脱贫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
关键词:脱贫致富,扶贫微工厂,大名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