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扶贫榜样

青山绿海是对家乡的承诺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21-10-29 10:15: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丰宁满族自治县选将营乡娘娘庙村村民孙树明。受访者供图

  好人名片:孙树明,1960年出生,丰宁满族自治县选将营乡娘娘庙村村民。为了实现心中的绿林梦,把家乡的荒山变绿林,他40年如一日,常年坚持义务植树造林,治理、改造荒山。如今的后珠山,林丰草茂、硕果累累,300多亩林场种有两万余棵树,成为梦想中的青山绿海,也实现了他对大山的承诺。曾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好人”等多项荣誉。

  “不好意思啊,家里包了百十亩地,赶上秋收了没有听到电话……”10月25日下午,记者多次拨打孙树明电话终于联系到采访。

  “有时间我就去山上转转。植树造林,三分看栽树、七分靠管护。”栽树、及时浇水、修剪枝干、清除杂草……孙树明一刻也闲不下来,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最近又买了300多棵杏树、黑松的树苗,等天儿一早一晚的抓紧抽空去栽上,等霜冻了可就不好成活了。”

  记者:您当时是怎样决定开始在后珠山义务植树造林的?

  孙树明:我们家住在山沟里,背后就有一座大山,叫后珠山。之前的祖祖辈辈一直在后珠山住,但这个地方太偏僻了,一眼望去,这座山上除了裸露的岩石就是一片片的杂草,土地贫瘠不说,也没水没柴,在这里几乎找不到一丝靠山吃山的理由,所以这里一直留不住年轻人。

  我也一样,初中毕业之后就跟着父亲一起放羊,等着年龄稍微大一点,成年之后就跟着亲戚外出打工了,期间去北京怀柔的红螺湖游玩,看到那里有山有水,山上全是林子,就想起自己老家那座荒凉的山。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下定决心,即使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也要改变家乡的荒山,给后珠山穿上“绿装”,让自己的家乡也能和红螺湖一样美。所以果断放弃了在外打工赚钱的机会,返乡种树。我总觉得,人活这一辈子,就是要干出点儿什么事,如果能通过我这一代的努力,让家乡环境变好了、荒山变美了,这样也算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了点儿什么,也算没白来这世上走一遭。

  记者:在您一个人治理、改造荒山的这40年里,肯定遇到过很多难忘的经历吧?

  孙树明:万事开头难,更别提一个人来做这件事了。几十年前的山沟根本就没有路,要想在荒山上栽树,就得往山上运送树苗,浇树的水、肥料都得用扁担一担一担地挑,累是真没少受,但是看看成果,树没种下几棵。

  后珠山需要绿化的面积非常大,上山栽树不能只靠手提肩扛,这样效率太低。修路,成为第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拿起铁锹和镐头、穿戴胶鞋和手套,为了提高种树效率,我开始加班加点儿对山路进行修整,大概用了两年时间,终于修出了一条简易的车行道,说起来,手上的老茧子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没下去过。

  在这几十年的种树经历里也是一边失败一边总结着经验。刚开始种树的时候为了确保成活,种一棵就浇一棵,水也是一车一车往上拉,后来在种树的过程中发现,雨水浇过的树更容易成活,所以我又在山上打了旱井,这样储蓄一些雨水,不仅可以提高成活率,大旱的时候还可以补救。为了减少人力、提高灌溉效率,近几年,挖通了几条沟渠,成功把后山的泉水从几里远的后山引来浇灌树木,工作压力明显得到缓解。

  记者:同乡和家人理解您返乡义务植树造林这件事吗?

  孙树明:那时候老百姓们都想着手里攥到了钱才是自己的,根本不理解我为什么要义务种树,不赚钱还往里搭钱,费力不讨好,都说我傻,说山上不是自己的地,种了树也不是自己的。

  为了青山绿海梦,我把之前在外打工攒下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了改造后珠山上。一开始家人都不理解也不支持,因为这个事儿没少和媳妇吵架。但我生来脾气就倔,依然坚守在这座山上、坚持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后来家人也拗不过我了,还加入我的队伍一起去做这件事情,成为我最坚实的后盾。

  两个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教育他们,要做响应国家号召的事、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植树造林就算是。他俩从小看着我种树长大,慢慢地都明白了种树的道理,现在也都已成家,儿子儿媳农闲时也上山帮忙干活,甚至连小孙子也会主动拿出自己的压岁钱让我去买树苗,但愿种树这件事能成为我们家的一种传统,代代传承。

关键词:扶贫,榜样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