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兴隆” 生态“生金”
“依山做旅游、借水生财力、造林奔小康、以文树形象”,全域旅游正在成为兴隆发展的“绿色引擎”。这是兴隆县旅游新名片——兴隆山景区。 河北日报通讯员 刘振铎摄 靳杖子村群山环抱,生态优美。兴隆县委宣传部供图 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 通讯员 杨旭 近年来,兴隆县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生态环境水平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2019年,成功获评我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近年来,兴隆县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生态环境水平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2019年,成功获评我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兴隆县绿色发展不停歇,生态环境再升级,确定了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新目标,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助力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三赢”。 农村生活构建“生态化”模式 最近两年,柳河畔的土城头村村民,时常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新村民”白鹭在河道内翩跹起舞、嬉水捉鱼。“白鹭被称为环保使者,它愿意驻足停歇之地,生态环境一定要十分优良。”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兴隆县分局副局长王婧说,过去一段时期,由于河道旁建有不少养猪场、砂石厂,加上村里污水直排、垃圾倾倒河道,柳河一度成为鱼虾难觅的臭水沟。 在兴隆,像现在土城头一样的村庄比比皆是。“兴隆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1.25%,居华北地区县级首位。但遍布乡村的卫生死角无法得到有效治理,再多的绿,也掩盖不了绿中的‘污点’。”王婧说,为彻底解决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一系列问题,该县持续开展了以农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的4个专项行动。 “家家改成水冲式厕所,铺设了污水管网,直通附近一家污水处理厂。垃圾也实现集中收集、转运、处置。”土城头村村干部王玉文说,昔日绕着走的柳河畔,成为村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兴隆地处深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许多村庄分散于山间,加上2018年之前曾是省级贫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资金缺口大、村情村貌千差万别等诸多难题。 为破解难题,兴隆县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创新投资方式,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由当地一家水泥厂投资1.82亿元,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项目,负责焚烧全县生活垃圾,剩余废料变身水泥辅料,全部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采取“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生态效益和企业发展双赢。 污水处理同样如此,该县与一家央企合作,由企业投资在县城周边建设两处污水处理厂,在人员集中村庄,修建微型污水处理站,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负责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而居住分散的村庄,则采取分户安装污水池,购置抽粪车,交由第三方运营,按最低价定期入户抽运。目前,兴隆县289个村庄垃圾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 在解决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垃圾、污水两大顽疾的同时,兴隆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庭院”创建、文明示范户评比等活动,激励引导群众爱护环境卫生、培育良好的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传统产业实施“生态化”改造 家家有厂、户户冒烟,云集60多家果品加工企业的兴隆县北区村,曾是全国山楂制品“第一村”。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口锅、一台炉,就是一个果品加工厂。”北区村党支部书记艾志强说,北区生产的山楂软片曾垄断全国市场。但红极一时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因污染严重,食品卫生难以保障,逐渐遭遇发展瓶颈。 2019年,北区果品加工企业启动搬迁计划,在位于县城北侧的经济开发区建立集中加工区,实施整体提质工程。“今年,村内企业将陆续搬迁至经济开发区内,企业数量将减少至15家左右,全部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艾志强说,除继续生产山楂软片外,新厂区还将生产蜜饯、糕点馅、果汁等产品。 在兴隆县经济开发区内,投资2.1亿元的承德鑫澳食品有限公司技改扩能项目一期工程已经投用。在墙壁亦是304食品级不锈钢的上万平方米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在运转。公司董事长王俊峰说:“以前洗果用大池子,煮果用大灶台,整个环节需要30多人,如今一条生产线仅需2到3人。目前,我们已经与三只松鼠、百草味等10多家知名电商品牌建立合作关系,成为这些企业果干、蜜饯等产品的北方生产供应基地。” 位于兴隆的河北省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科研课题包括山楂多糖提取、山楂特医食品等10多项。从实验室走进生产车间,小小山楂从果皮、果肉到果核都将被利用起来变成宝贝。 在兴隆县确定的“1+2+1”特色主导产业中,围绕林果打造食品医药加工业位列其中。该县按照绿色、规模、科技、精深的发展思路,围绕林果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绿色无公害果品和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重点研发功能性食品、特色保健品和中药新产品,打造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全县果品将全部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产业结构转向“生态化”升级 兴隆因矿而兴十余年,到2011年,矿业经济占全县财政收入六成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摆脱对矿业经济的高度依赖,兴隆决定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该县提出对破坏山体且不可修复,影响地表水质、过度消耗地下水资源,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低产出,对生态环境存在重大不确定影响的项目实施“四个坚决不上”政策。 近年来,该县累计关闭取缔“两高一低”企业105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36个,取缔各类工业项目116个。到去年底,兴隆矿业税收占全部财政收入比例下降到1%,彻底扭转“一矿独大”局面。 黑色产业做减法,绿色产业做加法。 方正呆萌的驾驶室、动感时尚的车身——这台充满科技感的小车是一台垃圾清扫车。“它不仅好看,功能也很强大,可实现90度转弯,能满足主街道、狭窄小巷、公园等多路况需要。”荣盛安旭(兴隆)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军说,这台工作效率可抵16位环卫工人的电动清扫车,已在北京、兴隆等城市街头上岗。 与荣盛安旭一墙之隔的斯泰嘉业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专研新能源车转向助力泵的国家级、中关村双料高新技术企业。“我们的产品不仅应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动车上,还将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公司副经理孟铁说,兴隆毗邻北京,生态和营商环境优良,经多方考察,2019年,公司决定整体从北京外迁兴隆。 让生态和地缘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兴隆瞄准北京企业外迁方向,坚持国家、省级高新企业定位,仅2019年至今,就签约落地8个京津高端设备制造及新材料研发项目,总投资达26亿元。 “依山做旅游、借水生财力、造林奔小康、以文树形象”,全域旅游正在成为兴隆发展的“绿色引擎”。2017年以来,兴隆成功引入中信集团、融创中国等18家战略投资者,落地重大项目23个,总投资680亿元,建成兴隆山、青松岭文化旅游度假区两个核心景区,4条总长109公里的精品旅游线路,6个特色小镇,以文旅康养为主的第三产业税收占比保持在60%以上。 “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既是一块‘金字招牌’,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兴隆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更大挑战。”兴隆县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该县将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扎扎实实抓好巩固提升各项工作,持之以恒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始终保持省级先进、市级领先水平。 |
关键词:生态,环境,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