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偷不得半点懒
4月25日,刚联系销售完最后30吨马铃薯,省广播电视局驻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八顷村第一书记郭安治,便向村庄最偏僻的半截沟走去。 “李福大哥,一个客户说你家柴鸡蛋味香色黄,想再买100斤,你准备准备,我赶紧发货。”正喂鸡的李福,放下料筒,笑着连声道谢。 几年前,为了摆脱贫困,李福搞起柴鸡养殖。“手头紧,东拼西凑只买了300只鸡苗。”李福摇头道,小打小闹,想脱贫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2018年一天深夜,他壮着胆推开了工作队驻地大门。“我想扩大柴鸡养殖规模,吃苦我不怕,但就缺启动资金。”看着难为情,却信心十足的李福,郭安治当即表示支持。 连夜征得妻子同意,第二天,郭安治将自家准备装修的5万元,送到了李福家。 鸡舍扩建到600平方米,养殖规模增加到2000多只,每天产蛋约100斤。如今,李福不仅脱贫摘帽,儿子成家立业,还带动6户村民搞起柴鸡养殖。 3年多来,在八顷村,“有困难找郭书记”成了群众的“定心丸”。 作为全省20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5年底,八顷村集体不仅收入为零,还欠债7万多元。全村1177口人,450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018年3月进村后,下地头、坐炕头、进心头,郭安治像陀螺一样忙碌着。 谋产业,郭安治面前摆着一道棘手难题:此前村里已流转148亩土地,准备搞玲珑瓜种植,因缺资金、缺建材,亮了红灯,带动105个贫困户增收的承诺无法兑现。 为了赶在植苗前启动项目,郭安治多次往返石家庄、衡水、廊坊等地求援。听说要赊欠124万元材料款,他记不清吃了多少次“闭门羹”。 “我以人格担保,材料款还不上,我个人承担。”郭安治的执着终于打动了一家金属制品企业。 很快,搭建大棚的钢材运到地头,仅20天时间,152个冷棚全部建成。为了降低风险,郭安治又对接一家农业公司,签订了大棚租赁、种植、销售合同。当年,村集体收入增加13万元,村民通过务工实现收入70多万元。2019年底,八顷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为巩固脱贫成果,拓宽增收渠道,郭安治和大家搞起有机马铃薯、菊芋、菊苣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百姓实现了土地流转、就地务工、入股分红等多元化增收。 “在八顷人眼里,安治是第一书记,更是第一推销员。”村党支部书记唐凤岐说,3年多来,郭安治带领队员跑遍了京津冀,累计行程6万多公里,帮助村里推销绿色农产品3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集体增收30万元,先后与省内外30多家单位建立长期供销关系。 “扶贫就像种庄稼,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偷不得半点懒。”郭安治说,他深信八顷是一块希望的田野。 |
关键词:扶贫,第一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