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帮乡亲们拔掉穷根,决不罢休!”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21-02-10 10:08:0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王福国(前)正在蔬菜大棚里查看蔬菜长势。 本报资料片

  身家过亿,却回到穷山沟里当起村党支部书记;培树新风,先行先试建成全省首家“道德银行”;回馈社会,13年累计出资2亿多元用于公益事业……

  他就是丰宁满族自治县胡麻营镇河东村党支部书记、丰宁顺达集团董事长王福国。不久前,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向社会发布2020年“诚信之星”,王福国位列其中。

  诚信经营,致富不忘回馈百姓

  1967年,王福国出生在河东村。父亲是个踏实肯干的庄稼汉,虽然识字不多,但从小就教导王福国:做人要吐口唾沫钉根钉,说到一定要做到。

  “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终身受用。”王福国几经磨难,但诚信重诺的准则一直未变。

  13岁那年,王福国因家境贫困而辍学,他下定决心要走出穷山沟,闯出一条致富路。

  2002年,在历经人生坎坷后,他接下了一个年产两万吨铁精粉的小选厂。

  “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昌”。王福国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企业发展之基。

  十几年诚信经营,他的顺达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矿业、农业、房地产、金融、水利工程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胡麻营镇后营子村和姜营子村是顺达集团驻地,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群众生活困难。

  2005年春节到两个村慰问困难职工的场景,至今仍让王福国历历在目。

  房屋低矮,土炕四处冒烟,被褥破旧……连走几家,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真没想到,老百姓的日子还是那么穷。”

  临走时,村里的百姓送出几里地,王福国当场决定:“我一定竭尽所能,帮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2006年开春,王福国首先拿出115万元,帮助两个村改滩造田500多亩,并全部进行水利配套。随后,他先后投资100多万元,为胡麻营乡4个行政村打深水机井10眼,使1200亩旱田变成水浇地,当地群众的人均经济收入也由2000元增加到5000多元。面对连年干旱造成的水位下降,他为几个饮用水严重匮乏的自然村打饮用水井366眼,解决了2000多口人及500多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

  2010年和2012年,他又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为后营村两个组的村民无偿建起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住宅楼,110户450多口人住进了崭新的楼房,电费、取暖费等至今还由王福国负责缴纳。

  不忘初心,回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记者走进钱文厚家,他和老伴正在打扫房间准备过年。“120多平方米的大楼房,住着就是敞亮。”老两口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钱文厚是河东村2013年首批住进楼房的84户村民之一。如今,全村80%的农户住上了楼房。

  新民居建设,只是王福国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为乡亲们办的实事之一。村民们说,许多以前不敢想的事,在王福国的努力下都已经变成现实。

  2011年,河东村“两委”改选。村民们都认准了王福国,盼着他回村。

  村里一穷二白、矛盾重重,家里人劝他别掺和,省得费力不讨好。

  但王福国却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是我应有之责。”

  当年12月20日,44岁的王福国被选举为河东村党支部书记。

  “不帮乡亲们拔掉穷根,决不罢休!”在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上,王福国郑重承诺。

  要想让农民实现稳定致富,王福国深知必须从产业上做文章。他带领村“两委”班子,从了解村情民意着手,访专家问发展计策,最终谋划了河东村“以工哺农,建立农业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农村公司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目标。

  2011年5月,他从自己的公司挤出8000万元,成立了荣达农业公司。整合流转农民土地3000亩,发展了1000亩设施果蔬、1000亩景观苗木、1000亩露天蔬菜。同时,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在种子研发、秧苗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荣达农业公司负责引种、育苗、技术指导以及产品回收销售等工作。

  农民把耕地租给公司,每亩地年获租金收入1000元。公司把大棚承包给农户,剩余劳动力还可来公司打工,每人又得到2000多元的月工资收入。这样,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

  几年来,全村60%的农户都成了园区的一员,户均流转土地5亩,年获租金收入5000元,加上在园区务工的工资收入,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

  在王福国的带领下,河东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2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1万多元,村集体经济积累也从无到有,达到1000多万元。

  培树新风,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

  村民生活富裕了后,王福国发现,村里赌博的、不孝敬老人的、乱倒垃圾的、毁坏公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富了口袋绝不能穷了脑袋。2015年春,河东村建立了河北省首家“道德银行”,并从集体收入中拿出4万元,建立了“爱心超市”,购进各类日常生活用品,村民可根据积分数量到“爱心超市”兑换奖品。

  “道德银行+爱心超市”的建立,让孝敬老人、夫妻和睦、勤劳致富成为风尚。2017年11月,河东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从北京驱车沿111国道进入丰宁境内,在长达22.7公里的国道两侧各15米范围内,道路两旁树木林立。这是由顺达集团投资4800万元搞的造林绿化项目。

  时间回到2011年4月7日。在丰宁全民绿化活动启动仪式上,王福国郑重向社会承诺:今后几年将每年拿出铁选厂利润的10%、房地产利润的80%用于农林牧业项目的开发、公共设施改造、矿区新农村建设、教育与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以及扶贫济困等事业。

  十几年来,他帮助1.6万群众解决了生活、出行、上学、就医等方面的困难;出资300多万元慰问全县五保户和敬老院的老人;先后出资30万元,资助16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在全县脱贫攻坚中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帮助三个村庄改变落后面貌……他以共产党员的胸怀和奉献精神,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回馈社会,13年来,累计出资2亿多元用于公益事业。

  “没有责任,企业就失去了根基;不讲爱心,企业就没有了灵魂。”王福国说,做公益他会一直在路上。

关键词:第一书记,模范,扶贫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