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越过越带劲”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20-08-24 16:00:1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赵玉明正在葡萄棚里打秧。河北日报记者 尉迟国利摄

  8月10日,和丈夫“赌气”有一段时间没进自家大棚的王莲红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株株葡萄秧郁郁葱葱,一片片翠绿的叶子向外伸展。

  “种葡萄只要控制好温度、水分和营养,不用天天伺候,比种黄瓜省力省工多了。”49岁的丈夫赵玉明边领着媳妇“参观”,边当起了“讲解员”,“最要紧的是,采摘价一斤就能卖到30块钱呢。”

  “能卖出去吗?”王莲红有些不相信。

  “方圆十里八村没有种葡萄的,咱们的葡萄肯定不愁卖。”赵玉明底气十足,“明年就能产葡萄,咱的好日子越过越带劲!”

  一句话说得王莲红笑声连连。

  王莲红“生气”,理由充分:种黄瓜技术成熟,销路不愁,收入稳定,“还折腾个啥?”

  赵玉明不言语,但心里的算盘打得啪啪响:“葡萄一茬秧子最少能用5年,一年投入4年受益,这笔账太划算……”

  今年,摘完最后一茬黄瓜,赵玉明决定“转行”:拔掉黄瓜秧,种上“玫瑰香”。

  搁4年前,他可没有这份胆量。那时,他背着十几万元的外债,戴着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

  赵玉明是平泉市桲椤树镇桲椤树社区马杖子沟四组村民。桲椤树社区既是偏远贫困山区又是革命老区,33个自然村有19个在深山沟里。

  四组土地贫瘠,道路弯曲,进出都是两脚泥,交通极不方便。

  更难的是家境。六口之家,爹妈两个病号,拉下了十多万元的饥荒;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刚出生,都等着花钱……

  那时候,赵玉明每天晚上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不愿意出门,就怕听到院外响起摩托车声。”王莲红解释说,不知道是不是上门来讨债的。

  就在赵玉明一筹莫展之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来了。

  2013年,在前两期新民居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上,桲椤树社区又启动了第三期。同时,结合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通过原有土地复耕,每人获得了5万元到6万元的建房补贴。

  有了政策助力,563户新居很快有了“主人”,其中像赵玉明这样的贫困户就有237户。

  “133.5平方米,只花了一万两千块钱。”2017年,赵玉明住上了楼房。

  但他心里却不踏实:家里的地咋办?住楼房处处花钱,今后生计靠啥维持?

  “你的愁心事,我们都想到了。”社区党委书记金旭东说,从筹建新民居之初,社区就在思考如何让困难群众搬得出,住得稳,有就业,能致富。

  园区社区一起建。社区先后流转土地2200多亩,建起了日光温室大棚200栋、高标准设施冷棚100栋的水电路配套完善的蔬菜产业园区和占地面积600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区。

  农技知识统一培训,农资产品统一供应,产出的黄瓜由合作社统一销售,自己只负责生产管理,这让赵玉明心里有了底儿。2017年,赵玉明一咬牙从社区租了4个大棚种黄瓜。

  天不亮就忙着打秧、浇水,闲时拿起书本学技术,有困难就跑去找技术员……赵玉明一门心思扑在黄瓜种植上。

  人勤地不懒。交完4400块租金,2018年他就赚了4万多块。

  赵玉明挣钱,王莲红也没闲着。她买来40只羊,当起了羊倌。

  赵玉明一边学大棚种植技术,一边学养羊窍门,渐渐成了多面手。

  “3个月一出栏,按眼前行情,一只少说能卖个千儿八百块。”如今他家的羊已养到120多只,赵玉明心里喜洋洋。

  儿子大学毕业,马上要去天津工作;今春,他又花40多万元分期付款买了一台钩机,现在活计不断……赵玉明坚信,今后的生活,就像自己种的葡萄一样甜。

  “山脚大棚覆盖,山中果树缠腰,山顶休闲观光”——一个标准化产业园区已在桲椤树社区逐步建成。通过务工就业、扶贫专岗、资产收益分配等方式,赵玉明这样的23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

  “搬出土房住楼房,扔掉锄头进厂房。‘两区同建’改变了乡村生活,也走出了一条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之路。”金旭东说,去年社区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万元。

关键词: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