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民算好“增收账”
图为苏浴源(右一)在蔬菜大棚做田间指导。省科技厅供图 “苏所长来啦!”8月10日,张家口赤城县大海陀乡高栅子村村口,村民李宝明早早便等在那儿,看到熟悉的车牌,他一边小跑上前,一边熟络地招呼来人,“苏所长,这次先到我地里……” 盛夏的田野一片葱茏,李宝明的架豆长得正好。 “你看我们这个架豆三个月后上市,少说也能卖个一万多,这真比过去种十亩地都要强!”李宝明乐着说。 李宝明口中的苏所长是张家口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苏浴源。在许多村民眼中,苏浴源不仅仅是“上头”派来的科技特派员,更是他们的老朋友、贴心人。 张家口气候冷凉,旱地多、大田作物多,一直以来种植结构单一,农作物产量低、经济附加值低,农民基本靠天吃饭。 怎样依靠科技创新找出适合张家口地区的蔬菜种植模式,让老百姓富起来,成为苏浴源最挂心的事。 “甘蓝是张家口地区露地主栽作物,番茄、黄瓜是张家口地区保护地主栽作物,这些都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苏浴源带领科研团队请专家、搞调研、做分析,最终确定了蔬菜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发展甘蓝、番茄、黄瓜新品种选育研究及示范、推广工作。 有了方向,苏浴源便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习。 通过与全国各科研院校合作,收集市场上传统资源和买断多家民间育种单位的资源,苏浴源创建了品种资源库,并选派技术骨干到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大等单位学习先进育种技术,经吸收提升,形成独特的育种优势。 目前,苏浴源及其团队已培育出甘蓝品种“张甘40”、番茄品种“察娜40”、黄瓜品种“博亚60”等,并推广到周边各省、市、县,得到农民的认可。 2019年,心系农村的苏浴源又承担起赤城县大海陀乡髙栅子村、阳原县西城镇朱家庄村的扶贫项目规划和技术指导任务。 髙栅子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没有优势产业,自然条件贫瘠。“这里一直有种植高架豆、圆白菜的传统,只是产品质量差,产量低,形不成量,货期不集中,没有品牌。”苏浴源想了个办法:以架豆、甘蓝大棚种植为突破口,带动全村经济的发展。 苏浴源为该村争取到国家扶贫补助资金240万元,发动村民自筹120万元,建设一亩的大棚政府给出1.2万元,老百姓出资6000元,新建架豆棚157座,发展“早春甘蓝+秋延架豆”种植模式,为该村引进北京新发地架豆收购商1位,确保甘蓝和架豆的高价销售。 像在高栅子村一样,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地方,他都是这样不遗余力地推广实施种植新模式。目前种植新模式,带动了全县农业整体发展,蔬菜种植合作社年增收300余万元。 空闲时间,苏浴源也是个闲不住的“农把式”。在栽培关键时期到田间现场指导,在农闲时授课答疑,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走出贫困。据统计,每年他开展技术服务60多次,培训农民5000人次以上,自驾私家车奔波3.5万公里下乡服务。许多种植户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遇到问题都找他解决,全市400多个种植大户都有他的联系方式。 “让农民多收三五斗”“让农民种一年收两年”,正是这些朴素的梦想,让苏浴源在田间坚守了三十多个春夏秋冬。“希望通过蔬菜品种的改良和更新,带领更多的农民致富。”苏浴源对未来满怀憧憬。 |
关键词:农民,增收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