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精准扶贫

手把手带出“大葱状元”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20-07-29 09:47:1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7月25日,大葱刚刚进入生长期,袁瑞江(右)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来到赞皇刘立行的大葱地里查看葱苗的长势。河北日报记者 赵海江摄

  七月的赞皇县花林村,秧苗万顷,触目皆翠。高高低低的大葱幼苗绿芽初吐,葱香扑鼻而来。

  一大早,刘立行拿着锄头下了地,“这两天雨水多,农机进不了田,可农时误不起,得赶紧给葱培土去。”

  十里八乡,46岁的刘立行是公认的“大葱状元”。

  他家的大葱味道好、品质高,一到丰收时节,每天订购的电话不断,别人的大葱一斤卖5毛钱,他的能卖到8毛钱。一家四口人,靠着种大葱,去年一年挣了7万多元。如今,来找他“取经”的人也是一拨接一拨。

  “好葱卖好价,我家这葱好,都是袁老师的功劳!”说起种葱的“秘诀”,刘立行总爱这么说。

  他口中的“袁老师”,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副主任袁瑞江。2014年,袁瑞江作为科技特派员,被选派到赞皇县,从此也把根扎到了花林村。

  那一年,花林村冬储葱的种植面积已经占到全县的70%-80%,但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农民对土地的管理、种植技术不达标,生产的大葱“质低”,总卖不上好价钱。

  “以前种葱都是碰运气,运气差的时候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刘立行回忆说,大葱种植人工成本高,一亩地要花费3000元左右,为了省点儿人工费,2亩地的田间管理基本上都靠他一个人。

  “就算一门心思扑在地里,可还是吃了没技术的亏。”想起当初,刘立行这样感叹,“当时俺家的大葱经常害病,要么烂在地里也没人要,要么就是品相不好,商贩趁机压价,一斤只出3毛钱甚至2毛钱。”

  “袁老师来得正是时候!”就在刘立行一筹莫展之际,袁瑞江带来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三系杂交大葱新品种“青杂2号”。

  可一个城里人推广的东西,种了一辈子地的村里人根本不买账。“科技特派员,就是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袁瑞江这样说,更这样做。他自己掏腰包提供种子、技术,还承诺一旦造成减收,全部按正常收入水平给村民补齐损失。

  这番诚意,打动了刘立行。他自愿拿出半亩地试验用种,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大葱要高产,三分在种七分在管。”为了把好技术关,袁瑞江几乎“长”在了地里,节假日也不休息,看长势,察苗情,带着刘立行一起干,手把手教。

  效果很明显,新品种可以在三伏天正常生长,产量高,常见的致命性病害几乎没有发生过,第一次种,长势喜人,比以前增产了1400公斤。这让刘立行一下子鼓起了信心,他流转了乡亲们10亩土地,成了花林村名副其实的大葱种植专业户。

  地多了,耕地的任务也就重了起来。咋办?“袁老师用自己的项目资金和补助款,从外地引进了专业农机,通过示范筛选和改良,让俺用上了培土的新设备。”刘立行感激地说,“不仅如此,袁老师还组织了我们这些种植户,到其他村参观、开眼界,还去县里学习机器维修。”

  曾经,种葱能用的农具只有锄头,每天从“鸡叫忙到狗叫”,累得筋疲力尽,最多也只能培土半亩。如今有了新农机,一天能培土6到8亩。“俺家12亩大葱葱白长、直立魁伟,每亩产量至少一万公斤。”

  收成好了,可卖出去才行。刘立行不好意思去外面叫卖,只能等着收葱的人来。光等着可不行,袁瑞江跑到城里,给葱贩们推销,甚至自掏腰包给葱贩们出油费,让他们去村里看。

  品质这么好的葱,行家们看了纷纷订购,刘立行的大葱亩均纯收入也增加到了5000多元。人逢喜事精神爽,吃苦耐劳的老刘越干越有劲头,不仅还完了欠账,家里还添了一辆小货车,盖了一栋3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

  2017年,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牵头,在刘立行家的大葱地里举办了大葱新品种、新技术观摩会,全国各地80余位专家学者和240余名种植专业户参会,对他家的大葱赞不绝口。

  一时间,刘立行成了村儿里的“红人”,“大葱状元”的名号越叫越响。在他的示范引领下,花林村男女老少都种上了“青杂二号”,种植面积实现了翻番,同时也带动了赞皇县大葱产业的提档升级。

  2018年10月,袁瑞江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设在了赞皇县,他帮乡亲们成立了石家庄市沛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打造了“石绿”大葱品牌和营销平台,将赞皇的大葱推向了更大的市场。

  截至2019年底,袁瑞江团队的研究成果在赞皇县累计推广应用23000多亩,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了92.3%,新增经济效益达8000多万元。

  袁瑞江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全省累计选派超过5700人次,实现了62个贫困县、206个深度贫困村全覆盖,建立工作站800多个,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助力、增添了动力。

关键词:扶贫,榜样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