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帮扶,因户因人施策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尉迟国利 2020-05-26 12:13:2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姚家庄村村民在承德卓尚服饰有限公司的服装加工车间缝制工装。该公司落户姚家庄村以来,直接带动30多人就业。(河北日报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 田 明摄

  ◀为助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天津食品集团在围场成立了河北津垦奥牧业有限公司,实施了百万只优质肉羊产业化项目,带动了围场3000余名贫困户脱贫。这是该公司员工在养殖基地的羊舍里给羊喂料。(河北日报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 尉迟国利摄

  □河北日报记者 尉迟国利

  实行领导干部包联、帮扶责任人帮扶、因户因人施策,确保4726名剩余贫困人口6月底前全部达到脱贫条件;实行“月对标、季对表、年对账”的工作制度,对精准防贫等工作进行全程监督问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困户采取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严防返贫致贫……

  承德坚持把精准防贫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将全年目标按月、按季细化分解,挂图作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

  对剩余贫困人口逐户落实产业帮扶措施

  近日8时,承德华朗食品有限公司果汁生产线的主管李永生便来到车间检修设备。李永生管理着10人的团队,月工资4000多元,公司为其上了养老、医疗等保险,还有住房公积金。如今,李永生已成功从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

  30多公里外的西沟乡小梁前村,是李永生的家。父亲重病,弟弟上学,处处用钱,家庭经济压力不小。

  如何带动像李永生这样的贫困户增收?承德华朗食品有限公司以合作方式与全县5家农业合作社签订协议,和8个乡镇、21个村、2047户农户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全县各乡镇分散的农户密切联系起来,共同推进山楂、草莓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逐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今年开春,小梁前村成立的合作社流转了600亩土地,加上村民的900亩土地,总共1500亩土地全都种上了山楂。“我家也种了4亩多山楂,明年就能产果。”李永生说,华朗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明确表示收购村民的山楂。

  同时,县政府整合扶贫资金2105.9万元,以农户的名义入股该公司,每年按照不低于入股总额10%的比例进行保底分红,连续分红5年,带动贫困户2047户。

  “我家每个月能分红1000元钱,日子越过越红火。”说起现在的生活,李永生满脸幸福。

  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承德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建立产业扶贫重点任务清单,对全市17万户46万贫困人口和0.4万户1.2万边缘人口的产业扶贫数据进行摸底,并录入系统,形成到村到户到人的任务清单,同时对3802户9860人脱贫不稳定户进行标注监测。建立并完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带贫台账,推动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联结机制,对4726名剩余贫困人口,逐户落实产业帮扶措施,确保稳定脱贫出列。

  实施结构调整,壮大特色扶贫产业。以打造“承德山水”品牌基地为引领,以“四沿”(沿京沈高铁,沿高速和国省干道,沿县城、中心镇和重点社区,沿园区、景区和重点项目周边)区域为重点,打造四条结构调整示范带,沿线谋划布局“四个一百”工程77个;确定了设施农业、特色果品、中药材等种植业调整品种和肉牛、肉羊等养殖业调整品种,并以旅游沿线为重点,着力打造油葵、万寿菊等观赏型经济作物;市级筹措350万元贴息资金,撬动产业化增信基金贷款7000多万元,各县市区累计投入2.2亿元资金支持结构调整。

  聚焦项目攻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在全市开展“抗疫情、上项目、兴产业、促脱贫、保小康”专项行动,重点推进161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和80个东西部扶贫协作京津对口帮扶项目落地落实。建立产业扶贫项目清单,目前入库产业扶贫项目858个,已开工638个。

  全力推进就业扶贫——

  扶贫微工厂助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近日,走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新拨镇大素汰村就业扶贫微工厂,“扶贫车间,家庭就业两不误”等标语张贴上墙,经过五道工序,一个个枕套缝纫完成。村民范金艳一边工作一边说出了贫困户的心里话:“在这儿干活儿一个月能收入1800多元钱呢,开支少、又能顾家,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范金艳家中4口人,父母及姥爷年龄较大,不能干重活,家庭重担全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听说家门口要办扶贫微工厂,她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培训。

  大素汰村是围场22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围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帮助全县扶贫微工厂运转,购置了一批机器设备,并对全县700余人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都能有一技之长,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围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石俊峰说,“为了调动贫困户积极性,县里还给在扶贫微工厂就业的贫困户工资上浮15%,这样每名贫困户每个月能增收300元到450元。”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针对未脱贫贫困户、易地搬迁户、边缘和脱贫不稳定户三类重点群众,该市制定了《聚焦三类贫困劳动力突出抓好就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对三类人员底数再核实,建立基础信息和就业帮扶台账,实施“一对一”帮扶机制,通过抓好劳务协作、职业培训等帮扶举措,确保贫困劳动力全部稳定就业。

  推行“就业服务不打烊、线上招聘不停歇”服务模式,举办线上招聘会100场,发布2291家9.6万个岗位信息,招聘成功4614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精准帮扶,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86万人,就业率87.3%。

  深化扶贫劳务协作机制,建立京津承疫情防控就业服务联盟,实现就业服务无缝对接,梳理发布京津915家企业岗位信息6万个。截至目前,全市有贫困劳动力18.4万人,已就业15.7万人,就业率85.3%。

  深入开展“回头看”——

  一户不漏分类施策解难题

  近日,记者来到平泉市杨树岭镇五道梁子村,推开村民李秀芝老人家西厢房的门,已经布满尘土的白色塑料桶特别醒目。“过去靠它出村拉水,现在用不上了。”李秀芝说。

  五道梁子村下辖9个居民组,9个居民组分布在4个沟岔里,居住分散。吃水难,曾像一道魔咒一样困扰着五道梁子。

  转机出现在2019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村里成功打了一口147米深的水井。如今打开水龙头,甘甜的自来水哗哗流个不停。

  “村里像过节一样放起了鞭炮。”李秀芝对通水那天的情景记忆犹新。

  让老百姓喝上放心干净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也是最紧迫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承德围绕“3+1”保障深入开展“回头看”,精准发力补齐补强短板弱项,分类施策解决问题。

  针对全市剩余4726名贫困人口,逐人建立饮水安全台账,按照标准对表,对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000人的3个县、超过100人的4个镇、超过20人的6个贫困村进行全程督战,动态监测和排查薄弱环节,差什么补什么,完成一个销号一个,确保6月底前全部达标。对各县市区所有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排查情况、问题清单、整改台账、整改结果进行全程督战,一环紧扣一环,确保6月底前排查新发现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部清仓归零、整改到位。

  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和五级包保工作机制,完善跟踪监测、联控联保、靶向救助、社会监督举报机制,确保适龄学生不失学辍学,并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健全完善教育与扶贫数据“双向比对”机制,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不漏一人。充分考虑疫情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实际需求,已提前发放2020年春季各项资助资金5146.956万元,惠及92907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46054人)。

  目前全市建档立卡未脱贫的4726人致贫原因中包含医疗负担因素的有1343人,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家庭签约医生管理责任,将对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和脱贫监测户的医疗消费负担情况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及时反馈预警。对剩余贫困人口建立专项台账,组织对全部剩余贫困人口进行慢性病普查,确保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享受慢性病待遇。

  住建部门将全市8个县4726名剩余贫困人口住户安全排查作为重中之重,确保一户不漏。对无能力改造户采取直接选派施工队施工,确保改造进度。采取“鉴定一户、批准一户、录入一户、开工一户”的办法,落实乡镇干部、住建局班子成员和业务股室包联措施。截至4月30日,全市243户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竣工,正在验收和拨付资金。

关键词:帮扶,脱贫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