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脱贫攻坚“两衔接三提升”
本报讯(记者林凤斌)着眼于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动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日前,保定启动实施脱贫攻坚“两衔接、三提升”工作,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为贫困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与社保救助政策衔接,兜住边缘户。建立健全防贫机制,开展对低保、特困边缘群体基本生活状况监测工作,将非低保和特困对象的建档立卡人员、已脱贫继续享受政策的贫困对象、动态管理中已退出的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以及因重病、意外事故、子女入学等原因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政策边缘人群全部纳入监控范围,主动发现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协助其申请相关救助。对全市24家特困供养机构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并想方设法解决经费保障不足、工作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将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再提高5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90%),并对按规定转诊住院的贫困人口实行“省域内无异地”结算政策。按照“保基本、保急需”原则,扎实推进2020年全市建档立卡残疾人实现基本康复等“六个服务全覆盖”。其中,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覆盖率达70%以上,其他5项服务覆盖率达100%。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链接小康村。将各类涉农资金全面归并整合,设立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统一集中管理使用,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加快推动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重点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通渠道。着力推动以种养业为主的扶贫产业向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为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对照省深度贫困村“双基”提升标准,集中资源要素,加快推进水、电、路、讯、厕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补齐补强短板。推动城镇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供水保证率,重点解决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水平,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开展市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到2020年所有脱贫村实现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 提升区域产业发展水平,持续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通过政策倾斜、优化服务和资金扶持,培育打造一批行业领军龙头企业,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有效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在全市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18个。加强农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力度,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到2020年,建成农村产业科技创新平台9个,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70家。到2022年,农业特色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左右。 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着力培育时代新农民。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专项培训,并给予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每人最高不超过2200元。开展文化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必要的文化体育活动器材,并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旅游扶贫行动以及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等。推动全市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发挥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力争2020年贫困县的每个乡镇至少建有一所乡村学校少年宫。 |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