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407个产业扶贫项目助农增收
县域经济新脉动③ 本报讯(见习记者冯阳)近日,灵寿县青同镇南白石村的一处厂房内,70岁的宋长秀正在包装毛巾套袋。她一边干活一边笑呵呵地说:“农忙时就顾地里,闲了就来这儿干活,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块钱。” 这个“微工厂”由河北益康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和当地合作建立。益康公司利用贫困村的闲置厂房,把服装加工厂开到贫困户家门口。除了提供成套加工设备,还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和跟单员进行技术指导。益康公司董事长苏亿位说:“我们通过设立‘微工厂’,让贫困户实现就地就业,顾家、挣钱两不误。” 目前,这样的“微工厂”在灵寿县贫困村已发展到24家,辐射12个乡镇、50余个贫困村,使8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业,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益康公司在为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还带动当地群众依托本地优势走特色种植之路。 以丝瓜络、丝瓜尖制作而成的保健产品,是益康公司着力打造的拳头产品。苏亿位说:“灵寿丘陵多,种粮食不行,但是种植丝瓜却有优势。”益康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并实行订单种植。目前,1000多名农民掌握了种植技能,丝瓜种植面积达1000亩左右。 灵寿县扶贫办主任梁风斌介绍,为带动无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户增收,他们积极引导贫困户将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实现保底分红,确保了稳定收入。近年来,仅益康公司吸纳扶贫户入股资金2300余万元,签订入股分红帮扶协议1750余份,每年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分红230余万元。 2016年以来,灵寿县实施407个产业扶贫项目,依托35家扶贫龙头企业,建成200平方公里核桃产业带、300多座规模化养殖场、15个千亩以上中药材示范区;1351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今年5月,省政府正式批准灵寿退出贫困县。 采访手记 特色产业开拓富民路 □冯 阳 从生产普通纺织品,到主营功能性纺织材料,再到制作自主研发的丝瓜络复合纺织品,创新驱动使益康公司从传统纺织企业逐渐成长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企业还不忘社会责任,不断增强辐射带动力,将特色产业发展成了富民产业。 我省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如何把贫困县的闲置劳动力变成有效生产力,将贫瘠土地化为致富资源,灵寿县探索出一条好路子:立足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扶持创新能力强、行业优势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让更多特色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带动百姓增收的新动能。 |
关键词:灵寿,扶贫,项目,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