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精准扶贫

矢志造林48载 誓为荒山披绿装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刘剑英 2019-07-23 10:46:0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016年,杨喜庆和他的“夕阳红造林队”开始进行涉县凤凰山裸岩造林。经过3年努力,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满目葱茏。通讯员杨彦忠摄

  杨喜庆(前一)带领“夕阳红造林队”上山植树。资料片

  □通讯员李东旭记者刘剑英

  7月17日清晨,涉县西岗村凤凰山上,70岁的杨喜庆扛着铁锹,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老杨是涉县林业系统一名退休职工,参加工作至今,他坚持植绿太行,和同事们累计种树500余万株。

  1971年,22岁的杨喜庆成为涉县偏店乡一名林业技术员,从此与种树结下“不解之缘”。

  为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杨喜庆主动跟前辈学技术,一有机会就参加培训班。别人怕苦,他争着上;别人怕累,他抢着干。慢慢地,从选苗、栽植到管护等各环节,杨喜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当地有名的种树能手。

  2009年,老杨退休,本该安享晚年的他,决定继续上山种树。和退休的老同事、附近村庄的村干部一合计,杨喜庆牵头成立了鑫盛生态造林公司。因队员平均年龄65岁,他的造林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夕阳红造林队”。

  涉县地处太行山深处,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境内山岭纵横,石厚土薄,造林条件十分困难。县城西部的凤凰山总面积近1万亩,其中3000亩裸岩密布,坡陡缺土,石质坚硬,成为植树造林最难啃的“硬骨头”,曾吓跑不少专业工程队。

  “别人不敢干的我来干。”2016年,老杨主动请缨,和队友们承担起凤凰山裸岩造林任务。

  峭壁难攀,他们从腰间系上绳子悬空而下凿石挖坑,再用石片垒出鱼鳞坑;没有土,就架起卷扬机卷土上山;没有水,就在山顶用沙袋垒砌蓄水池,用三四个水泵接力抽水上山;山路崎岖,树苗全靠人力一棵棵扛上去。凭着多年的经验和艰辛摸索,“夕阳红”造林队使凤凰山成为太行山石质山地生态景观林建设的典范。

  荒山上种树,成活率是关键。鱼鳞坑直径是否够数,填的土壤是否压实……杨喜庆对种树要求十分严格,严把苗木、整地、栽植、管护关口,不达标坚决返工,确保了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

  山区的冬天格外寒冷。为加快造林进度,老杨开展了冬季大苗造林试验,通过涂抹防冻液、添加生根剂、塑料膜保温、层级抽水等技术,相继攻克了防寒植苗、冬水灌溉、开春保苗等系列难题,探索出大坑大水大苗和多树种混植等造林新模式,实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林、多彩造林。

  为保障工程进度,老杨一年四季吃住在山上,住帐篷、啃干粮,每天早出晚归,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一次,老杨突感身体不适,在家人多番催促之下,他才到医院做了手术。养病期间,他照样闲不住,做规划、定方案。出院没多久,他就直奔大山。

  种树不图名不求利,国家给的造林补助资金,老杨除保障队员基本工资外,剩下的每分钱都用在了树苗上。在他的感召下,造林队从最初1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600多人。“老杨种树踏实、认真,只要身体允许,就跟着他干下去。”64岁的西岗村村民李杨全说。

  “需要绿化的地方还有很多,虽然有时也觉得累,但很充实。”老杨话语朴实,“凤凰山过去光秃秃的,现在满眼绿色,看着心里就舒坦,我还要让更多的荒山披上绿装。”登上凤凰山山顶,古稀之年的老杨依旧步履稳健。

关键词:农业,科技,绿化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