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瓜”种出了新花样
日前,馆陶县“黄瓜小镇”翟庄村村民在采摘黄瓜。馆陶县通过树品牌、强科技、促融合三张牌,推动黄瓜产业提质升级。截至去年底,全县黄瓜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规模化种植园区16个,年产值17.6亿元。记者赵永辉摄 □记者刘剑英 地处冀南平原的馆陶县,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中国黄瓜之乡,黄瓜种植已有30多年历史,但多年来产业发展缓慢,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更缺乏市场叫得响的品牌,销售只能随行就市。 2015年,馆陶县开始建设黄瓜小镇,提出3年建成全国优质黄瓜产业基地县,通过树品牌、强科技、促融合三张牌,推动黄瓜产业提质升级。截至去年底,全县黄瓜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规模化种植园区16个,年产值17.6亿元,有着30多年种植历史的黄瓜长成富民大产业。 打品牌,黄瓜有了“身份证” 6月10日上午,馆陶县翟庄村黄瓜交易市场内,一筐筐翠绿的黄瓜正装车外运。作为日交易量30多万斤、年交易额4.2亿多元的黄瓜专业交易市场,这里随处可见悬挂着京、晋、鲁、豫等周边地区牌照的卡车,甚至还有来自安徽、湖北等地的运输车辆。 “外地车多了,原来的场地根本不够用。”市场管理人员石连喜介绍,1997年市场刚建成时面积只有6亩,前年扩建到了35亩。“这些年馆陶黄瓜名气越来越大,销售半径从一二百公里发展到七八百公里,每天都不愁卖。” 眼下正值黄瓜生产旺季,市场价格处于低谷,但馆陶黄瓜每斤价格仍比周边地区高两三角钱。以整村种植黄瓜的翟庄村为例,仅此一项,该村每年多增收2000多万元。种黄瓜让翟庄村几乎家家户户成了10万元户,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已有2户。 “最早是开着三马车到周边县卖黄瓜,后来是租车到安阳、郑州等地推销,现在是每天坐等客商上门,因为咱种的黄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得过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双金奖’。”说起黄瓜销售“三部曲”,翟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维岭颇有感触,“以前只知道埋头种瓜,产品缺乏品牌和市场知名度,市场一直打不开。” 从少人问津到打入北京、天津等地大型超市,成为全国优质黄瓜生产基地,品牌为馆陶黄瓜叩开了高端市场大门。 “黄瓜产业要大发展,必须走出去创品牌。”馆陶县农业农村局主管蔬菜产业的王芳玲回忆,2013年她首次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时,只带了两箱黄瓜和在县里打印的产品资料,产品和包装都土里土气,看到其它展台上包装精美的农产品,她才认识到,原来农产品也可以进行包装设计。2014年,第二次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时,王芳玲聘请邯郸市设计师进行产品设计。第三次参展,包装箱、宣传册全部由上海一家设计企业“操刀”,“内外兼修”让馆陶黄瓜很快引起业内瞩目。 “参展不搞大杂烩,连续几年只推出黄瓜一种农产品。”王芳玲介绍,凭借出众的品质,馆陶黄瓜连续5年摘得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连续2年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去年4月,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强科技,种出“生态黄瓜” 6月10日,馆陶县陈范庄村东的黄瓜产业园区,一座座鳞次栉比的蔬菜温棚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棚内,一根根黄瓜翠绿欲滴,摘下一根品尝,令人不由想起小时候的味道。 “馆陶黄瓜品相好,瓜肉清脆爽口,微甜多汁,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高。园区全部采用生物防虫杀虫技术,应用了平衡配方施肥、集约化育苗、膜下沟灌节水等先进技术,质量全部达到无公害或绿色食品质量标准。”王芳玲介绍,目前全县共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平衡配方施肥技术45万亩,增产效果达8%以上。 先进科技是提升黄瓜品质的重要支撑。2015年,馆陶县与国内唯一以黄瓜为专业研究对象的科研机构——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该所根据馆陶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实验示范5个类型110多个品种。 尝到甜头的馆陶瓜农不断引进、学习先进农业科技。“鱼菜共生”技术就是其中一项。在陈范庄村,这种“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循环农业,让一座黄瓜温棚的效益从七八万元提高到30多万元,翻了4倍。 走进“鱼菜共生”1号棚,棚内两个直径约4米的圆形鱼池内,一条条石斑鱼正游得欢。 “鱼菜共生,就是在蔬菜大棚内用饵料喂养淡水石斑、罗非等鱼类,鱼的粪便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氮和磷等物质,这些养殖废水被水泵抽到蔬菜种植槽中,产生植物可吸收的营养。来自鱼池的废水经过种植槽过滤后,变成清水又返回到鱼池中,这样形成循环往复。”河北优良食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鑫说,他们把这项专利技术与黄瓜产业结合,种植过程中不施用农药、化肥,不仅防治病虫害,还有效提高亩产及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依赖与影响。 “每座棚养鱼收入20多万元,黄瓜收入近10万元,一座棚的效益相当于4座普通蔬菜棚。”王鑫说,“鱼菜共生”除了“鱼+黄瓜”模式外,还有“鱼+叶菜”模式。目前,他们正推广这种循环农业模式。 促融合,黄瓜小镇故事多 “颜色不同,口感不同,这座智能温棚有各种黄瓜种类110多种,包括荷兰黄瓜、以色列黄瓜及其他地区的黄瓜品种。”6月11日,馆陶县黄瓜小镇黄瓜科普展厅内,翟庄村第一书记高杨正向来自邯郸市区某小学的学生介绍黄瓜的生长习性,基质栽培、气雾栽培等无土栽培技术让孩子们很感兴趣。 “城里孩子很难看到蔬菜生产过程,我们通过打造研学旅行基地,吸引孩子们近距离了解植物知识。”高杨介绍,每逢周末,黄瓜小镇都会迎来一批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团。 产业是特色小镇持续发展的基础。馆陶县把特色小镇与特色产业有机融合,打造了黄瓜小镇、粮画小镇等一批具备“造血”功能的特色小镇,力求产业促美丽,美丽助产业。 黄瓜博物馆、黄瓜食府、黄瓜护肤体验中心,还有道路两边的黄瓜卡通人物……走进黄瓜小镇翟庄村,随处可见以黄瓜元素为主题的景观节点。为丰富游客体验,村里还建起了农家乐、精品民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及村史馆、艺术家部落等景点,研发了黄瓜挂面、黄瓜酱菜等初加工产品,挖掘了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黄瓜含水量高,其中的维生素E和黄瓜酶等提取物具有滋润肌肤的功效,是天然美容护肤品。”位于馆陶工业园区的河北圣奥化妆品有限公司产品展厅内,以黄瓜提取物为重要原料的化妆品琳琅满目。 “项目一期开通4条生产线,已开发出洗涤品、护肤品两大系列、30多个单品,每年可消耗黄瓜1000多吨。”公司董事长李富印介绍,该公司总部位于天津,从事化妆品生产已有20多年,利用馆陶黄瓜资源优势,他们与韩国水原大学和美国雅诚制药公司合作,利用黄瓜提取物生产黄瓜汁补水露、黄瓜汁润颜霜等深加工产品。“项目二期将引进韩国生产设备和技术,生产黄瓜保健食品,进一步提高黄瓜附加值,延伸产业链。” “以黄瓜等特色产业为依托,促进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近年来国内外500多万游客走进小镇休闲旅游。”邯郸市政协副主席、馆陶县委书记谢继炯介绍说。 |
关键词:农业,增收 |
相关新闻
• | 粮头食尾 小麦升值 |
• | 我省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
• | 把农民的田放在心上 |
• | 河北青龙:垃圾减量换村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