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区县展示

衡水三方面着力绘乡村振兴图景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9-04-17 10:09:1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饶阳县五公镇北官庄村的葡萄温室大棚里,果农小心地采摘葡萄,准备销往京津各地。近年来,衡水市立足京津绿色农产品基地的功能定位,重点发展了蔬菜、肉禽、果品三大特色产业,走集约化、品牌化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资料片)记者焦磊通讯员崔佳栋摄

  近日,阜城县霞口镇刘老人村万株百年梨树鲜花盛开,游客畅游在梨花丛中。近年来,衡水市利用“旅游+”新模式,大力发展果蔬种植、休闲采摘、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新业态,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形成特色鲜明、底蕴丰厚的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记者焦磊通讯员苗凤强摄

  □记者陈凤来焦磊

  近日,记者在枣强县李进伯新型社区看到,小区内商店、学校、医务室、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在小区四周,一个个温室大棚一眼望不到边。社区居民李连起高兴地说:“人在楼上住,就业家门口,共享新生活,赛过城里人。”

  李进伯新型社区是衡水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建设的一个典型社区。近年来,该市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推动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为乡村振兴绘就了一幅壮美图景。

  发展蔬菜、肉禽、果品三大产业支撑

  “没想到高粱能长那么好,农技人员用赤眼蜂防治病虫害,一点儿药不用打,绿色无公害真好,高粱在地头就被收购了。”日前,阜城县崔家庙镇东高城村村民曹根瑞高兴地说,去年他响应镇里的号召,将6亩耕地全部种上了高粱。

  “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生产。今年,全镇4万亩农田改种酿酒用的高粱。比原来种玉米每亩平均增收890元。”阜城县崔家庙镇党委书记蒋俊浩说,这种订单式的规模化生产,正好契合了千家万户联合闯市场,走集约化、品牌化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衡水市立足京津绿色农产品基地的功能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了蔬菜、肉禽、果品三大特色产业。蔬菜产业以县为单位明确主导产品,走“品种高端、技术高端、管理高端、产品高端”的路子,推动网棚、拱棚、温室设施合理搭配,实现周年供应,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左右。该市还扩展了奶牛、生猪、肉牛、肉羊、肉鸡、蛋鸡六大优势畜产品供应基地,目前该市已形成了“五线”“十片”的果蔬和肉食品基地。

  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抓住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该市大胆探索,把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放在首位,在全省率先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353.88万亩。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托管等形成5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10604个、经营耕地209.6万亩。全市工商注册家庭农场达7545家。

  在此基础上,该市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项目安排、统一提供服务,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高地。全市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达到17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达到80个。该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和安平县天来农业种植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全面合作,在林果、蔬菜、生态循环农业、粮油作物新品种四大领域,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去年以来,该市共谋划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20个,414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3.5亿元。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不断深化与三农关联密切的供销社改革,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供销集团,打造农村互联网+五大平台(农产品平台、农资平台、日用消费品平台、再生资源平台、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农村合作金融保险的改革模式,使供销社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促进了产业兴旺,生产发展。去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完成34.8万吨、30.8万吨、18.8万吨,生猪、肉牛、肉禽出栏完成313.6万头、15.7万头、3805.8万只。

  以乡村振兴示范区带动农业转型升级

  安平县田园综合体是衡水市重点打造的13个乡村振兴示范区中的一个,在这个田园综合体内,杨屯花卉主题区、贾屯生态畜牧养殖区、郭屯村蔬菜瓜果种植体验区、李各庄丝网科普宣传区、前张庄亲子农事体验游乐区、南张沃村动物萌宠观光区等依次排列。“投资6200万元修建了连通片区的道路、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一个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已经形成。”安平县副县长张勋高兴地说。

  去年以来,该市把乡村振兴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明确提出在全市11个县(市、区)和滨湖新区、高新区分别建一个乡村振兴示范区。衡水市委书记王景武说,要把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成为田园综合体展示区、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以此带动农业农村变革,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以“三区同建”为基础,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利用“旅游+”新模式,大力发展果蔬种植、休闲采摘、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新业态,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以深州蜜桃、饶阳蔬菜、阜城鸭梨、大营皮毛、安平丝网、武强年画等为依托,打造一批产业村、历史文化名村,深入挖掘利用各自的特色资源,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大运河文化带、董子文化片区、衡水湖沿岸村庄,挖掘开发自然文化历史资源,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形成特色鲜明、底蕴丰厚的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

  该市聘请科研院所和机构,科学编制乡村振兴示范区和示范点的体系规划,采取政府投资引导、多元投资参与的方式,加快路网、水系、景观园林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县两级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资金集中向示范区和示范点倾斜。在城镇、产业园区周边,该市着力打造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园区和生态园区,积极推动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去年以来新增省级中心村建设示范点18个。目前该市有枣强、景县、故城、阜城、饶阳5个省级示范县和74个省级示范点。中心村建设开工率、入住率、拆迁复耕率领跑全省。

  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市4994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历史积存垃圾的清理工作,“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庄达到4686个,实现城乡一体化治理的村庄达到4575个,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村庄有1200个。改造农村厕所34972座。该市相继开展了民俗文化节、赛马耐力赛、航空运动嘉年华暨全国动力伞精英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观光。

  加强乡村治理营造文明风尚

  “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制度,各项花销都有了标准,谁也不能搞特殊。”日前,在阜城县刘老人村,村党支部书记刘连山说起村里移风易俗、新事新办的事感慨万分。“前几天,村里一家过白事,不扯白戴孝、不雇喇叭班,也没有放鞭炮,老人去世当天就出殡,总计花费了6000元。这样既节省了开支还不丢面子,乡亲们都说这事办得好。”

  刘老人村依靠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的实践是衡水市加强乡村治理,营造文明风尚的一个例证。近年来该市着眼乡村振兴,不仅注重产业兴旺、生活宜居,而且强调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

  该市在农村普遍建立了村民自治机制,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村民自治组织,民主协商农村事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坚持法治为本,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实现执法力量下沉。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和对农民的司法救助、法律援助体制机制。坚持德治为先,广泛宣传道德模范、衡水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利用道德评议会、道德红黑榜等新型德治平台,引导和约束农村干部群众不断修正自身行为。

  去年以来,该市扎实开展了后进村整顿百日攻坚行动,围绕村“两委”换届,大力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全市4994个建制村和59个有换届任务的社区全部顺利完成“两委”换届。该市还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党群服务中心。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年内清零行动,村级活动场所“大起底”排查出366个村的危旧狭小场所,全部完成了主体建设。

关键词:衡水,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