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扶贫动态

乡村振兴的文化兴盛之路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9-02-18 10:48:1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国,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乡土社会。因此,一直以来我国十分重视乡村社会的发展与完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学者赵霞长期从事乡村社会发展和乡村文化研究,《文化价值重建与“人的新农村”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一书可以说是作者关于乡村文化系列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作品,适时回应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该书不是单纯的从文本到文本的研究。作者没有局限于发现问题,而更关注于如何解决问题。在书的开篇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农村,既能满足我们对传统的回忆和追寻,又能确保当地农民过上现代、富足的小康生活?全书也是围绕这个问题来寻找答案。

  乡村文化兴盛之于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乡村文化兴盛既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重要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书中,作者强调,越注重文化建设的农村,人们的素质就越高,其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就越快越完善。因此,作者也特别关注生态农业、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业的建设。作者提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山水资源丰富的自然禀赋优势,自觉加强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创造农村宜居舒适的环境,建设特色鲜明的村落文化,实现农村“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从而形成生态环境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互促共进的机制,形成既有现代文明又有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新境界。在文化产业方面,农村区域文化创新是提升农村文化生产力的关键,是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和发展的基本素质。要从文化治理、村镇风貌、生态和谐等方面来把握农村区域文化的文化元素,依据不同产业发展的要求,做好农村文化产品研发、文化技术研究、文化市场开放等战略研究。在乡村旅游中,地方政府要凸显乡村特色,但不要刻意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

  乡村文化兴盛之于农民心态振兴的重要意义。农民作为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村社会进步中最重要的推动者和“人的新农村”最直接的受益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是建设“人的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所在,也是重建农村文化价值的重要课题。书中,作者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的优秀样本为例,深入分析了在乡村文化价值重建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民的主体力量来保障农民开展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如何更好地培养农民积极、良好的心态。例如,作者在分析浙江乡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经验时谈到,农村文化礼堂是现代乡村的精神文化地标,农民在其间可以温习村史、重读耕读传统、凝聚村庄精神、讨论村事民情、学习致富技能,并通过传递正能量,让农民受到教化和感化。而如何以文化兴盛来振兴农民心态,作者认为,既要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文化扶持和援助,也要强调农民“自下而上”的参与和创作,还文于民,调动农民传承、发展、创新农村文化的主动性和热情,打造乡村文化特色品牌,激发农民的文化自信,最终建设具有文化吸引力的现代乡村。

  乡村文化兴盛之于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农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实现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目的是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将推动农民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只有不断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书中,作者强调,重建农村文化价值,建设“人的新农村”,其核心就是要唤醒生活于社会转型中的农民群众的文化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塑造属于农民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最终培养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良好的文化修养的新型农民,实现其文化自觉。在具体举措中,作者认为应引导农民树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价值体系,树立农村文化自信,增强农民的精神力量。要赋予农民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的科技文化知识、适应现代文明和现代价值的思想道德文化、保障农民权益与维持农村社会秩序的制度文化以及贴近农民生活需求的大众休闲文化。

  一本书所产生的效应毕竟有限,但可贵的是,众多有识之士所具有的人文情怀和振兴乡村的文化自觉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出了新的学术智慧力量,并始终昭示我们,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艺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