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 破解“三保障”突出问题
近年来,南和县对贫困家庭的危旧房进行改造,使他们住上安全房。图为南和县驻苏史张村精准脱贫工作队队长豆占华(右),帮助苏合新、任金凤老两口在改造完成后的小院里挂国旗。 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好脱贫攻坚战,要一鼓作气,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 “2018年,我省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出列,65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但是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很重。”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从稳定脱贫难点来看,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相对容易,但实现“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难度较大,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精准破解“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实现高质量脱贫。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家庭“翻身”有希望 1月10日,在石家庄召开的2019阿里巴巴技术脱贫大会上传出好消息,阿里巴巴将与我省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帮助河北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教育扶贫是阿里巴巴脱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从致贫原因看,因学致贫占很大比例,这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对于许多贫困家庭来说,接受教育才有“翻身”的希望。2018年我省落实“三免一助”政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9.7万人,提升了教育扶贫水平。 “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省人大代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长裴红霞建议,要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全面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辐射带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当下,由优质学校带动提升山区学校的办学质量,是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裴红霞代表说,2014年以来,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开始探索山区教育精准扶贫实践模式,5年来,该校坚持对赞皇、平山等山区6县12所中小学校进行精准帮扶,使12所山区学校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其经验在全省大力推广。在该校的带动下,全省已有493所文明校园结对帮扶826所贫困地区中小学校。 代表委员们呼吁,在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体系、优化贫困地区教育布局的同时,我省应建立社会扶贫激励机制,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精准扶贫,发挥教育扶贫脱贫的关键作用,提升贫困人口脱贫的可持续性。 补齐基层短板,全力阻止“病根”变“穷根” 4年前,巨鹿县小官庄村66岁的贫困户高奎印突患脑梗瘫痪在床,老伴患有小脑萎缩也瘫痪在床。一人失能,全家受累,他的两个儿子只能在家照顾老两口。 针对高奎印这样的失能老人,邢台市启动了重度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破解“医养两难”的困境。从2018年初开始,两个儿子每月共掏1260元,让高奎印搬进了城关镇福缘居医养结合中心,包吃包住,还有医护人员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统计显示,四成农村贫困人口是因病致贫。“从一些贫困地区的情况来看,政策保障覆盖面不广、基层医疗机构缺医少药、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等,是导致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症结所在。”代表委员们提出,必须在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上下功夫,加快补齐基层健康扶贫这块短板,防止百姓“病根”变“穷根”。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通过加大健康扶贫力度,全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2016年的138.4万减少至2018年11月的21.4万人,减少117万人。 “脱贫攻坚到了最吃劲、最要紧的关头,健康扶贫至关重要。”省政协委员,邯郸市肥乡区政协副主席、区中心医院院长霍喜娥告诉记者,现在,贫困群众在该医院看病,报销完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后,还可以享受到“一免四减”(免收挂号费,减收5%治疗费、20%检查费、30%手术费、50%住院床位费)优惠政策,以及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目前在我们医院,贫困患者住院费报销比例达到了94%。” 她建议,加快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和大数据运用等措施,将资金、项目、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全面加强对贫困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工作,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医疗资源短缺、诊疗技术落后、人才流失等问题,让更多百姓留在基层看病。 去年下半年,我省出台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在实施医疗托底保障、提升贫困地区基层服务能力等10个方面,为贫困群众送上健康“大礼包”。省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教授马胜祥建议,一方面要把健康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各贫困县应结合县域实际,在提高贫困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上出真招、见实效。 保障住房安全,让贫困群众搬得出能致富 搬出穷窝窝,过上好日子。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涞源县箭杆河村贫困户罗莲坤不仅住进了县城安置区有暖气的楼房,还在县城扶贫产业园实现了就业,月收入2000多元。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2018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去年底,累计实现搬迁安置16088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020人,超额完成年初省政府确定的搬迁目标任务。 随着搬迁政策落地和工作落实,搬迁安置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省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党晓龙说,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今年我省将持续发力、再接再厉,完成已纳入国家计划的剩余4.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确保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年底前全部完成。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去年,我省坚持实施集中安置区与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不断强化就业扶持,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省规划配套建设的449个产业园区(项目)已建成213个。 党晓龙代表说,2019年,我省将继续大力实施“两区同建”,统筹做好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多渠道增加搬迁群众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补齐工作短板;推动农民变市民、村委会变居委会,落实社保、教育等接续政策;加快推进拆旧复垦,尽快实现收益变现。 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是脱贫攻坚的又一块“硬骨头”。代表委员建议,要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空心村”治理组合拳,夯实住房安全保障,圆贫困群众安居梦。 据了解,我省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列入2017至2018年度计划的9.3万户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竣工,2018至2019年度安排改造任务4.9万户已全部开工,竣工4.5万户。 针对有的危房改造项目,政府叫好、农民不买账的情况,代表委员们呼吁,本着“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农村危房改造与乡村规划、环境整治相结合,与公共基础设施布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相衔接,加快小城镇、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大社会公共服务覆盖面,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 |
关键词:精准,脱贫,搬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