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尧不脱贫、老韩不走人"---记邯郸市大名县宋尧村第一书记韩献良
长城网邯郸讯(记者 张霖)7月17日清晨,记者来到了大名县埝头乡宋尧村,看到了驻该村第一书记韩献良在大棚跟村民谈论种植情况。韩献良是邯郸市复兴区组织部驻埝头乡宋尧村第一书记,2016年2月份入驻宋尧村,到村以后,先后争取800万元用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宋尧村发生了巨大变化。韩献良被评为2017年邯郸市优秀第一书记、2017美丽邯郸最美帮扶人、大名县扶贫功臣。按照组织安排,2018年第一批驻村第一书记任期结束将从新选任,但是面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谋划过半的产业、群众返贫等问题,韩献良又主动向组织申请再干三年,用实际行动践行“宋尧不脱贫、老韩不走人”铮铮誓言。 韩献良在大棚跟村民谈论种植情况(左二)。 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从被选派到基层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彻底摒弃‘下基层就是走过场’的错误思想,明白‘驻村为什么’‘进村干什么’‘离开留什么’,真正做到在任不让组织失望,走后不落群众骂名。记得临行前,我就征求过我父亲的意见,他说‘到村后只有把群众当成你的爹和娘、和亲人,你才能得到群众认可’。”韩献良深有感触地向记者说。 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韩献良为村争取基础设施资金360万元,修建了村街道路、重建了危桥、改造了学校,安装了路灯、自来水、碧水源惠民水站和户户通。针对群众关心的西瓜滞销问题,他主动代言,经过10多天时间,滞销的20万斤西瓜全部卖了出去,“网红西瓜”“卖瓜书记”事迹也走红网络。针对群众无活动场所问题,争取社会力量,用3000元建成了需要3万元才能建成的健身广场。针对群众家庭困难,力所能及为他们排忧解难,凡是能够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答复的之后回头上门答复,绝不能不了了之。习近平主席说过“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感情”。现在群众包的饺子、蒸的菜窝、擀的面条、种的瓜果蔬菜都给他们送过来,“老韩”成了群众亲切的称呼。 “在脱贫攻坚中,总会碰到‘险滩’和难啃的‘硬骨头’,面对困难和问题,第一书记必须敢于担当。村大、户多、人多、分布广是宋尧村的特点。例如谢营军是村里的贫困户,去他家走访时,发现他居住的地方不好找,身份证、户口本、存折等不是在破旧塑料袋装着,就是在书本中夹着,非常容易丢失,像他这样类似情况在村里还很多。于是,我在全省探索出了‘3+2’色彩管理模式,开启了地图管理新模式。”韩献良说。 实施产业帮扶是摆脱贫困的关键。他们先后争取资金500万元,新上了春秋大棚、引进了建兴家具和唐人神入股项目、微工厂等。宋尧村全村450户217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是54户165人,现在除一户返贫外,其余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18%。在今年攻坚脱贫出列中,脱贫是关键,防贫则是重点,他们又制定了光伏发电、葡萄园种植项目、海草编制产业扶贫举措,构筑防贫“拦水坝”,让贫困群众不仅脱贫更要致富。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为了进一步提升“两委”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针对以往村干部有的白天都忙于农活,有的到周边打短工,召开个会都很难的实际情况,韩献良组织村干部推行了“夜谈+夜访”机制。一年多的时间,村干部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从“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转变,村干部处理村务事情的决策权实现了从少数人说了算到程序制度化转变,村干部的服务积极性实现了从“等着干”到“主动干”转变,干部的口碑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二是为规范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帮助村里制定了《宋尧村2018年—2020年发展规划》、村规民约、“爱心基金”管理办法,完善了“三会一课”等系列制度。三是为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推动移风易俗,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开展了“美丽宋尧最美好人”评选表彰以及告别“零彩礼”签名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同时,进一步夯实了阵地建设,对宋尧村“两室”进行了修建。 |
关键词:第一书记,扶贫,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