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的新梦想
“90后”研究生主攻设施蔬菜与无土栽培;56岁的传统农人转型学技术,操控水肥一体化设备为作物浇水、施肥……如今,一批新农人活跃在雄安新区。他们下得了地,用得了高科技,以全新的方式在希望的田野上逐梦未来。 1999年出生的刘昌清就读于河北工程大学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自从选择了设施蔬菜与无土栽培方向,这位正上研二的“90后”便一头扎进实验室,跟蔬菜种植打起交道。5月27日,他跟导师带着植物工厂蔬菜智能控制系统来到雄安新区,参加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植物工厂技术应用大赛决赛。“过去在家也曾经下地种菜,现在研究无土栽培,用营养液种菜。”刘昌清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新农人,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未来有机会在雄安新区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说这话时,这位年轻人眼里有光。 场景汇植物工厂技术应用大赛决赛现场,年轻的面孔还有很多。他们身上,有科技从业者的求知与探索,有勇于创新的青春锐气,更有新农人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远大理想。 对耕耘者而言,辛勤劳作、仓满谷溢是丰收。对农业生产来说,科技赋能下的飞速革新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丰收?而其中,最让人欢欣鼓舞的,莫过于更多新农人的涌现。 在雄安新区,还有一批传统农人,他们亲身感受到智慧种植带来的高效、高产,开始主动拥抱新兴农业技术,在产业引导、培训带动、创新扶持下,完成了从“老把式”向新农人的华丽转身。 雄县大营镇农民刘文生今年56岁,曾经以种麦子、玉米为生。如今,镇上建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良好农业示范区,经过农业技术培训,他已经能够在园区中控室的大屏幕前熟练操作水肥一体化设备,为园区内的芍药浇水、施肥。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放眼未来,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在田间地头广泛普及和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农业的种植模式。而农业科技新成果的加快推广使用,也让越来越多新农人圆梦希望的田野。 在这座拔节生长的新城里,新农人的故事还在继续。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新农人在这里安下心、扎下根,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兴农人”。 |
关键词:农民,技术,高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