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扶贫动态

读懂“中央一号文件”中的人才密码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家良 2023-04-24 11:09:3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央一号文件字字珠玑,擘画了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蓝图,锚定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发展方向。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振兴。人才队伍的壮大决定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持续动力。要打好“挖、用、清”组合拳,带动乡村发展、农民致富。

  求贤若渴“挖”,让基层人才“破土而出”。基层人才种类繁多、数量较大,而且大多比较“低调”,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及村(社区)采取有效措施,把他们“挖出来”“聚起来”。要积极开展基层人才资源调查摸底,把村里面的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农民企业家及带富能力强的村组干部等基层人才“挖出来”,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知去向”。要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归引计划”,积极开展“在外人才回家乡”“在外人才建家乡”等活动,鼓励“流出”的优秀人才“回归”,激发在外人才回归家乡建设热情。同时,要积极发挥好“老乡会”“乡贤馆”等各类民间组织凝聚人才的重要作用,支持和鼓励这些组织发挥好“牵线搭桥”“招才引智”作用,帮助地方政府、党组织“挖人才”“引人才”。

  不拘一格“用”,让基层人才“顶天立地”。成就事业是对人才最大的尊重,人尽其才是对人才最好的关爱。基层人才“留不住”很大原因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要打造让基层人才做实事的舞台,打好人才发展和产业发展“组合拳”,依托基层特色资源,大力实施产业帮扶,做好“土”“特”文章,帮助基层人才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种植基地、工作室、非遗工坊等,让基层人才“有用武之地”“有出头之日”。要发挥好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致富带头人等基层人才的“帮带”作用,推动基层人才以带动产业、教会技术、引领创业等形式与当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基层人才成为“技能导师”和“政策导师”。要加强基层人才的专业、特长分析,积极引进能够发挥基层人才专业、特长的相关企业,并引导企业积极吸纳本地基层人才进企务工、实践,带动基层产业发展,提升基层的人才“承载力”。

  壮士断腕“清”,让基层人才“有为有位”。基层党组织要注重典型引路和典型示范,围绕技艺传承、产业致富、帮带培养等方面,积极开展优秀基层人才评选表彰活动,通过树立优秀典型,增强其荣誉感和责任感,引导更多的优秀基层人才在农村大显身手,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同时,在“千线一针”的基层,亦存在着“能者多劳、庸者逍遥”的现象,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若关己必须一起”的“太极哲学”。不少工作为了能及时完成只好让“能者”救火。“能者”不得不承担本不是其工作职责范围的工作。长期下来,“能者”便会心生疲倦,最终只好选择“逃离”基层。而“能者”一旦离开,就会引发基层的“蒸发效应”,让乡村振兴工作愈发难以开展。要培树起“有为者有位”的导向,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体系,通过正面激励,激发干部队伍“跳起来摘桃子”的意愿,引导干部队伍作风向好转变。铲除“躺平摆烂”的生存土壤,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杜绝一些干部以“不会”或“不懂”为借口逃避工作。“砸碎”那些恶意“躺平摆烂者”的“铁饭碗”,让其在干部队伍中无处容身。

  业以才立,国以才兴,只有厚植人才沃土,才能构筑乡村人才振兴创新高地。以宜人的田园乡情、独特的乡土乡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努力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沙河市桥西街道 李家良)

关键词:乡村振兴,经济,人才,密码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