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扶贫动态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22-09-29 09:43:3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省政协委员 李波

  围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调研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提升思想站位,形成工作合力。下好农村集体经济“一盘棋”,必须落好党建引领这颗“关键子”。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县域发展全局,市县党政班子成员包村联系,乡镇党委政府厘清资源优势,村党组织建立工作台账,推动盘活“三资”等工作开展。

  二要盘活资源要素,拓宽发展路径。发挥党组织主导作用,打通资本进入村集体经济渠道。实行股份合作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承包租赁模式,以物业租赁提高集体收入;经营实体模式,通过创办实体实现财富增长;生产服务模式,成立服务机构,实现村集体创收;保值增值模式,开展集体承包合同清理,促进资产保值增值;资产改制模式,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开展股份制改造;土地开发模式,综合开发利用集体荒地,确保集体经济持续增长。

  三要厚植乡村人才,赋能集体经济。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注重人才引育相结合,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入党,吸引在外乡贤返乡创业。鼓励专技人员创办集体经济项目。开展结对帮扶,引导党员致富能手与群众“结对子”,通过技术互帮实现联动发展。

  四要坚持支部领办,促进富农强村。强化村企合作,依法依规将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村村共建,成立产业发展相关的片区村党组织,推动集体经济向“抱团发展”转变。引入职业经理,推进合作社内部决策权与经营权分离。探索多种经营,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

  五要完善体制机制,突出实效实绩。健全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成效作为考核依据,强化考核激励。完善收益分配机制,让群众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总结集体经济强村案例,打造标杆样板,形成辐射带动。实施“绿白黄红”四色分档分级管理,促使政策资源等向优质村集体集聚,激发内生动力。

  强化人才支撑 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省政协委员 饶桂生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人。要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必须在“引得来、留得下、干得好”上下足功夫。

  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搭建吸引人才平台。一是完善村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使其成为吸引集聚人才的“强磁场”。二是统筹做好县域产业发展规划,创建产业与人才对接平台,以特色资源、特色产业招商引企、招才引智,加强针对性招才引才。三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精准对接,有效破解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薄弱、产业附加值不高、农民职业技能偏低等短板。四是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聚集创新创业要素资源,提升创新创业支撑水平,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返乡入乡创业。

  以优惠政策为依托,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是健全完善返乡入乡创业政策,打通政策落实中的堵点难点,确保政策落地落实,以更优的政策吸引更好的人才。二是创新优化农村招商引企政策,根据企业投资项目、额度及带动就业情况,出台具有竞争力的政策,增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三是建立完善吸引新乡贤政策,探索制定公职人员“告老还乡”“退职还乡”制度,适当放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限制,让条件允许的公职人员退休后回到家乡居住、生活、再创业。

  以服务保障为重点,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营造重视人才的环境。重视做好人才服务工作,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对发展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人员给予宣传、奖励及荣誉,营造尊重人才、共同致富良好氛围。二是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建立完善创业创新指导体系、创业主体培训体系和农村流通服务体系,为人才创业创新、施展才能、实现价值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创新体制机制 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

  省政协委员 韩俊兰

  近年来,邯郸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消零消薄”工程,取得积极成效,目前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全市总村数的95.7%。提出以下建议:

  要营造全民创业氛围,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肥沃土壤”。围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建议省级层面出台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培树具有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奋斗精神、协作精神等新型发展理念的典型,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形成创业文化,浓厚发展氛围。

  要大力培育村集体经济主体,让党组织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一是村党支部领办集体经济组织,有效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二是乡镇党委领办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联合起来,抱团发展;三是打造新型产业联合体,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与城市工商资本组建联盟,通过入股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

  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吃下“定心丸”。重点是建立集体成员边界清晰、集体产权关系明确的股份合作经济,让农民按股份获得收益。一是建立土地股份合作制,将集体土地量化到户,成员按所占股份获得收益;二是建立成员股份合作制,对于不可分割的集体资产,将股权量化至成员,实行股份合作;三是建立联合社会资本的混合所有制,形成“集体经济+”的混合所有制;四是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量化,重点是规范股权设置,特别是新增集体资产,让农民按股权获得收益。

  要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晒出发展农村经济成绩单。综合施策,运用考核激励、经济杠杆、荣誉待遇等多种激励措施,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金融助力集体经济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省政协委员 梅爱斌

  近期,我们围绕金融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调研。结合调研情况和部分地区先进做法,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开展“政银担”合作,形成政策合力。针对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要加强政府引导,由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共同创新“政银担”金融产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原则,各方按一定比例承担贷款风险责任,促进贷款投放。在责任分担上,建议政府、担保公司(省市县农担)、银行按照4∶4∶2的比例承担责任。其中,政府担保部分,通过财政设立风险补偿金,当贷款出现风险时,按照贷款金额约定的比例承担损失。同时,各方要形成政策合力,对银行发放的集体经济组织贷款在贷款贴息、享受人行支小再贷款利率优惠、不良贷款容忍度、涉农贷款税收优惠等财政、金融、税务方面予以支持。

  二、借助核心企业,推动村企共建模式,助力集体经济起步发展。针对缺乏市场运营经验和模式问题,各方要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建立“共建、共管、共同经营”合作模式,依托龙头企业经营理念、模式和抗风险能力,获取贷款支持。在实现路径上,银行通过支持龙头企业贷款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比如,河北银行为省供销社子公司农服公司提供信用贷款,用于土地流转、节水农业等领域。通过贷款支持,农服公司扩大了土地流转范围,农民获得了流转收入,集体经济组织也获得了部分分红。

  三、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尽快推动农村集体资产抵押登记,挖掘其市场价值。针对集体资产价值未被充分挖掘的问题,建议明确农村集体资产抵押登记机构,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交价格,合理确定集体资产公允价值。通过各方协调配合,增加市场交易量和二级市场活跃度,促进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有效抵押物来获得贷款。

  加强村企合作 助力乡村振兴

  省政协委员 高波(代表民革河北省委)

  为充分发挥村企合作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多措并举,加快发展一批特色龙头企业。引进行业龙头,带动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下乡,利用企业资金技术优势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发挥本地优势,立足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扶持、壮大本土骨干企业,加快一二三产有效融合,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内涵式发展。

  二要多方协调,加快建立村企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利益分配,通过村企合股联营,让村集体和农民都能增收;建立资产基础价格体系,尝试村集体在土地流转和项目建设中收取一定服务费,有效增加集体收入。强化利益保障,健全农村居民信用体系、企业诚信管理制度,打造诚信乡村,维护交易双方合法权益;建立监督与约束机制,提高村企合作履约率,增强合作稳定性。注重利益调节,通过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等方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要多元合作,加快探索村企联建发展模式。拓展主体,创新合作模式,形成“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的村企共商共建合作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将互联网技术赋能传统农业,采取“互联网+”模式,通过互联网养殖、电商助农、直播助农等方式,推进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

  四要多管齐下,加快优化村企合作政策环境。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民营企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指导意见、规划和措施,形成包含制度、规划、政策、措施、保障和激励为一体的政策体系。加强组织保障,把乡镇、企业、村委会和村民代表纳进来,建立结对村企联席会议制度,统筹企业和乡村发展。

  盘活宅基地 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新活力

  省政协委员 郜乃君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集体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抢抓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机遇,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资源,探索多元模式激活土地资源要素,走出一条利用闲置宅基地资源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径,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一是强化引导,推动农村宅基地有序盘活。根据《河北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若干政策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健全管理制度,制定配套方案,为全面盘活闲置宅基地提供明确政策导向和有力制度支撑。指导各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赋予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源占有、收益、处置等权利,引导村民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吸引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对宅基地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明晰农民房地权属,建立完善登记、收储、流转全过程台账。

  二是规范流程,推动农村宅基地有序流转。规范宅基地流转程序,发挥村集体主导作用,避免农户与业主私下交易导致宅基地权属纠纷、合约纠纷、隐形买卖等问题。赋能宅基地数字化管理,建立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农村宅基地数据库,推广使用线上审批办理、动态监管,实现“一网通办”,提高宅基地流转的质量和效率。持续追踪转移登记情况和流转后的使用情况,及时引导流转双方办理使用权转移登记,对长时间不使用或使用不善的,探索建立约谈督促、协商收回等机制,确保流转使用效益。

  三是创新方式,促进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宅改+”模式,推进“宅改”与村庄治理、产业、生态、旅游、康养、文化、教育等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新业态,拓宽乡村发展路径,打开乡村振兴新空间。探索建立合理的村集体收益分配和审核监督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可靠,做到财务公开透明,群众清楚明白,促进村庄和谐稳定。

  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 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省政协委员 丁荣进

  当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面临增收渠道单一、资产盘活困难、自我发展乏力等问题,建议重视并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独特作用,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一是发挥服务优势,大力开展全产业链土地托管服务,有效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去年以来,省供销社联合市县供销社,与村“两委”合作,发展“节水农业+全产业链土地托管”服务,通过“保底+经营+服务”“三重收益”等举措,每年每亩可为村集体增收150至200元,按每村1000亩地计算,每年可增收15万元以上。建议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强化组织、政策、保障“三个支持”,实施整县推进,强化政策支持,精准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协助解决浇水、用电、防盗等问题,推进托管服务扩面增质增效。

  二是发挥职能优势,大力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有效激活村集体沉睡资产。目前,省市县乡村五级交易机构初步建立,今年以来完成村集体资产交易73.8亿元,为村集体增收9.06亿元。建议将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纳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内容,促进交易规范化、公开化、资本化,为土地经营权等12类农村产权提供交易平台,确保农村集体资产和建设项目招标应进必进、公开透明交易,探索农村产权交易鉴证为抵押的融资贷款模式,推进农村集体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三是发挥组织优势,大力开展引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服务,有效提升村集体发展能力。全省供销系统共发展基层社2205家,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25824家,有效带动了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了助农增收。建议支持供销社深入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规范发展一批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建强一批产业型和区域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培育一批基层社标杆社,促进小农户和村集体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助推农产品销售和农业产业发展。

  规范农村集体资产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省政协委员 李俊岭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村集体经济收入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范化程度紧密关联;二是村集体收入与农业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利益联结的紧密程度紧密关联;三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与产业发展路径创新紧密关联。为此建议:

  分类精准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基础。完善“三项机制”:一是重新发包“一签三定”的规范机制。“一签”即签订条目清晰、约定合法的书面合同;“三定”即定标的价格、定履行期限、定履约责任。二是以点带面、辐射全局的培育机制。从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逐个突破、压茬推进,影响带动周边村资产规范。三是台账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进资产清查管理动态化、产权交易管理台账化、平台管理一体化。

  建立多元联结模式,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系牢纽带。扎紧“三个联结”。一是资产与产业联结。村集体资产与农业产业统筹谋划,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项目。二是资产与资本联结。将村集体历年积累的资金、土地补偿费等货币资产,通过参股经营等方式转为经营资本,获取资本运营收入。三是集体与村民联结。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份额或股份形式折股量化到每一名集体成员,形成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创新产业发展路径,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资源变产业。充分发掘村域内的土地、山林、矿产等资源,打优势牌、谋特色路,多途径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二是资产变资本。以村集体、合作社为组织载体,通过吸引投资等模式,将闲置资产转化为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本。三是产品变商品。进一步整合大型农业企业、旅游产业、电商平台等,将乡村特色农副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转化为商品,提高附加值。

  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

  省政协委员 张帆

  近年来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多点开花”。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单体规模较小、实力偏弱、动力不足、带动小农户能力还不够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对新型集体经济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销售难、物流难、融资难的“三难”问题,河北邮政发挥“三流”优势,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助力产业上通下达。一是做大“商流”。打造“一市一品”“一县一品”项目,线上线下多渠道做大销售规模,推进特色农产品进城、出省。二是保障“物流”。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提升县级共配中心核心能力,延伸“快递进村”服务。三是提供“资金流”。为返乡创业青年、农村创业农民提供担保贷款,对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主体提供支付结算、代发工资、惠农理财等多种金融服务。2021年以来,发展11.44万个农民合作社、58.07万个农户成为邮政会员,为其提供金融、电商、寄递“一揽子”综合服务。

  结合实践经验,解决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中的短板,还是要从解决农民“三难”问题入手,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带动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一是社企(金融企业)对接,畅通金融资金保障,提供针对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信贷融资产品(短期、小额、低息产品,贷款审核程序简化)。二是搭建平台,加强产销对接,建设农产品基地,推进电商助农,促进特色农产品进城、出省。三是加强农村地区基础物流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提升农村寄递物流服务水平,打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农村,经济,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