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脱贫攻坚先行官
道路通,百业兴。近年来,我省农村地区交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改变离不开交通人的奉献与付出。近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一线典型人物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讲述交通扶贫故事,并答记者问。 脱贫先通路,为脱贫攻坚提供支撑 “行路苦、行路难,冬靠冰车夏靠船。”2016年2月,河北省铁路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省派驻隆化县工作队临时党委书记孙有才,第一次来到隆化县八里营村驻村帮扶,这是当时他听到村里百姓传唱的顺口溜。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脱贫先通路、通路先通心”的思路,规划了一幅交通蓝图。经过一年努力,规划逐渐实现。 回想起当初修路的经历,孙有才记忆犹新。在修建一期工程田间路时,为方便农田机械田间作业,他们规划了一条3.5米宽的路。但个别村民却因自家地被占阻拦施工,最后只修成3米宽。 为调动群众积极性,他们转变思路,在修建三期工程时,制定了“四自两验收,农民自己修”工作法,即自愿申请、自行协商、自己施工、自己负责,验收路基、验收路面。新办法带来了好成效,村民从阻工捣乱转变为男女老少齐修路,一个月工期的三期工程仅用半个月就全部完工。这次经历让孙有才明白,只要办法对头,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路成网,田成方,百里管道地下藏……”如今,在当地,顺口溜变了内容。 “要想富就得先修路,这也是我驻村帮扶最大的感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计划科科长、驻尚义县哈拉沟村第一书记尚志远说。 尚志远所在的哈拉沟村一直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以前,村民种植的蔬菜每亩比其他地方少卖50元到100元。“不是菜不好,是因为以前路不好,这些钱都补贴给菜商的运输费了。”尚志远说。 离哈拉沟村几十米就是内蒙古,该村之前的名字为“巴音蒿艾勒”,意为富庶的村庄。可刚到这里时,尚志远一点儿也看不到富庶的景象。 通过驻村帮扶队多方协调,近几年,该村新修和改建了连村道路25公里,修建主街道和入户路6.2公里,修建产业路1.3公里,百姓出行方便了,菜商收菜再也不压价了。 近年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共向232个贫困村派出驻村干部696人。他们充分发挥交通行业优势,加大贫困地区修路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2019年底,232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出列,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 “打造产业路,坚持脱贫攻坚与发展特色农业相结合。‘十三五’以来,阜城县新修建产业路260公里,辐射带动180个村庄,惠及近8万人,连通了30余万亩耕地。”阜城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收说。 该县崔庙镇张桥村冬桃种植园区占地1000余亩,种植冬桃、养殖肉牛,形成产业循环。当地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每亩每年收入1000元。同时,村民进入园区打工,冬桃区每人月收入2000余元,养殖区每人月收入4000元。当初,通往园区的道路坑坑洼洼。如今,一条通往园区的砖路解决了百姓出行、企业运输难题。 像这样的情况,阜城县还有很多,漫河西瓜园区、崔庙万亩高粱园区、霞口万亩鸭梨园区等都通了产业路,农产品运输难、销售难问题得到解决。路通了,许多外地客商纷纷主动与当地瓜农、菜农联系,带车收购,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为顺利实现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村公路不仅方便了园区、企业,还给村庄带来了美,给村民带来了富。 “村内村外道路畅通了,村里变漂亮了,我们村成了网红村,村民靠着旅游业就能增收致富。”广平县后南堡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广说。 2018年,后南堡村修建了14公里道路。现在该村四周都修建了道路,村内街道全是柏油路。2020年,该村还修建了10米宽的主街道。 为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该村利用坑塘建设了垂钓园,利用空置宅基地建设了休闲游园,利用村角的树林和废弃地建设了广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2020年,后南堡村成为邯郸市第五届旅发大会承办地之一,建成了乡土田园游乐新型综合体,引领周边14个村发展旅游,形成了康养游、乡村游、文化游、特色游、休闲游等各色旅游产业。 坚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十三五”期间,全省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公路1.94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7万公里,实现所有贫困村至少有一条安全可靠、顺畅通行农村客车的硬化路,有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实现所有深度贫困村硬化路连接到户,实现所有贫困村通客车。我省还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创建了609条段6479公里的“美丽农村路”。 2020年9月,交通运输部公布2019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3条“最具人气的路”、1条“最有诗意的路”,这3个奖项里,我省都有农村公路入选。 巩固交通扶贫成果,管好护好农村公路 “既要建好农村公路,还要管护好,巩固交通扶贫成果。”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纪委书记王冬梅介绍,我省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设立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路长,实现了农村公路“有人管”。 发挥省级资金导向作用,2019年起,我省将省级养护工程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公里2000元至10000元不等。提高部分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助,引导激励市县加大养护资金投入。2020年,所有县(市、区)均落实养护资金,实现了农村公路“有钱养”。 健全专业化养护和群众性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模式,创新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管护和“以路育树、以树养路”等多元化养护模式,实现了农村公路“有人养”。 王冬梅介绍,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出许多好的养护模式,并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比如隆化县将乡村道养护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养护人员全部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择,200余人担任农村公路专管员,带动贫困户脱贫。 |
关键词:脱贫,先行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