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消费扶贫收入达3.4亿元
今年以来,易县以消费扶贫为抓手,不断创新消费扶贫模式,打造扶贫新增长点。截至目前,全县消费扶贫收入达到3.4亿元,覆盖带动7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 以推进消费扶贫为突破口,易县先后组织发起鸡蛋、蔬菜、玫瑰、红薯等多个专项抗疫助农活动,全力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共助销鸡蛋8万余枚、草莓5000余箱、油麦菜8万余斤、红薯50余吨。同时,发起“我为易县好货代言”“农户变主播”直播带货活动,县领导、乡镇党员干部、企业负责人、普通农户等纷纷加入网上“直播”活动,蔬菜棚、果树林、工厂区等变成直播间,“一支话筒、一个摄像头、一部手机”让农副产品从互联网“飞”往全国,直销量达20余万单,实现销售收入264万元,打造了就业新业态,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动能。 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依托县电商中心推出“易州印象”区域公用品牌,本地企业河北万紫青城玫瑰、青山种禽等8家企业20余种产品得到授权,“易州印象”系列产品挺进北京市场,年销售额有望突破5000万元。易县凌云鹅业等企业也纷纷瞄准行业特点、公众心理、审美情趣等维度,强化产品定位,实施标准化生产,打造企业专属品牌,市场关注度、好评度持续提升。 不断创新消费扶贫模式,“私人定制”“巢状市场”扶贫模式带动力强劲。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我在牛岗有棵苹果树”“鹅扶贫·恁快乐”认领活动。其中,“我在牛岗有棵苹果树”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共认领苹果树4000多棵,预销售额达120余万元,辐射带动牛岗乡467户128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同时,进一步推进与中国农业大学深度合作,实践推广“巢状市场小农扶贫模式”,深山里的土鸡蛋、玉米碴、黑猪肉成为城里人的香饽饽,“点对点”走进北京、保定等城市市民家中,辐射带动西部深山区坡仓乡等8个乡镇万余名群众增收。 立足全县扶贫产业农副产品资源,“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易县小企业与北京大市场互联互通。在北京新发地、北京双创中心海淀区分中心、北京铁路局快运商城建立“易县扶贫馆”3家,在通州双创中心、京粮物流广场等处建立销售平台6家,并设立专区、专柜,吸引全县11家企业上百款产品入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的作用,组织凌云食品、瑞熠天淀粉制造等11家扶贫企业的252种优质产品线上销售。组织开展“直采基地”进机关、进社区活动,畅通北京机关、团体、社区直接采购扶贫产业基地农副产品渠道,年直采农副产品涉及3800余户,每户贫困户可直接增加收益近千元。同时,组织开展消费扶贫产销对接、年货大集等活动35场次。在易县消费扶贫产品进京产销对接会上,200余家北京采购单位、20余家易县扶贫企业面对面交流,活动当天意向采购额800余万元。 |
关键词:易县,消费扶贫,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