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乡村农事博物馆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20-11-26 10:30:4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村传统文化和农事离我们越来越远,如何留住乡愁成为热门话题。有的村庄建设乡村博物馆记录历史,有人用歌声和影像留住记忆。对乡土作家黄孝纪来说,用文字为生他养他的八公分村搭建一座纸上乡村农事博物馆,无疑是他留住乡愁、记录历史的最佳选择。

  在其新作《故园农事》(广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中,他回顾和记录了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湘南小村的真实历史。书中既有对种田、育山、养殖等农事变迁的回顾,也有他与家人、故友的温情故事,还有对农事记忆沉寂的怅惘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他以乡村农事的小切口展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折射历史的变迁。

  故园农事的苦楚与欢乐,平淡和美好,在不同心境的人眼里,呈现出不同景象。作者生长在乡村,对乡村农事的艰辛有着深刻体会和认知,扯秧莳田、挖土种地的父母,不戴口罩杀虫、给稻田浇水的姐姐,翻拣遗落花生的老人和孩子……但他的笔下极少流露出对生活不易的抱怨,而多以明亮的底色来讲述农业与农村、农人与农事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以及家人亲友在山林水土间耕种时的温馨画面。故园农事在他看来,就如早年间他和家人最牵挂的小鱼塘边上栽种的橘子树,“繁花如星,芳香浓郁”。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许多城里人对乡村生活充满美好向往,不惜花钱去农村从事农活。而对那个年代的农民来说,逃离农村,脱离农民身份,摆脱农事拘囿,到城里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是农人简单而纯粹的梦想。顺着作者书写的脉络,可以看到他曾带着父母的期望和心中的理想,通过高考脱离了农民身份,成为“吃上国家粮的人”,心情无比愉悦。而在作者身上,更是浓缩了无数农民的经历,他们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到城市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当理想实现后,却又发现,自己阔步向前时,乡村成为他们“回不去的故园”。逃离与回归,或许就是现代人生活的围城。

  令人遗憾的是,随着乡村物质生活不断充实,农事的根基和传统在一点点遗失,让作者痛心不已的同时,也引发了他对农业未来的思考。《打桐子》中描述的村民单纯以有用和无用来对待自然万物,曾经赖以生存的桐子林被砍伐殆尽,使作者心中充满惋惜;《守山》中,作者痛声批判了肆意毁坏山林的村民;《挖锰石》中他痛斥了个别村民抽取江水淘洗锰石,导致山表溃疡,黄流漫漶的行径;而在《养狗》一文中,面对许多地方一度禁止农家养狗养鸡鸭,他直言:“这类规定未免太简单粗暴,矫枉过正了。一个没有鸡犬相闻的村庄,纵然房屋精美,街巷井然,终究过于寂寞单调,太没有生气了。”这一切都源于作者对土地的深情,对乡村农事重要性的深刻认知。

  当乡村农事的记忆越走越远,该书如同一段乡村农事发展史,默默诉说着时光留下的故事。今天,当我们乘坐飞机缓缓升入云端,从空中俯视大地,我们仍能看见,那些深刻改变人类版图和历史走向的手笔:那开荒凿山留下的巨大豁口;那汩汩流淌的不竭运河;那稻谷映出的片片金黄,在阳光下闪耀,迷醉了我们的双眼……它们是人类的杰作,是农人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大地艺术。

关键词:农村,文化,农事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