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态带来好日子
8月17日,衡长明在对金莲花进行管护。 河北日报通讯员 姚伟强摄 初秋的坝上沽源县,处处染绿,风景醉人。 从县城出发,驱车往东南行驶35公里后,便是沽源县长梁乡大石砬村。整个村庄全被绿色浸染,花草、林木释放着植物的清香。 “那一片金莲花是去年栽植的,这300亩是今年新栽植的,这都是我们的‘致富花’。”8月17日,指着远处的大片森林和长势良好的金莲花,大石砬村村民衡长明脸上乐开了花。 今年71岁的衡长明耳聪目明、身体硬朗。说到现在的好日子,他连说了好几遍“做梦都没想到。” 几年前,因为在家种地收入不理想,衡长明只能外出打工,有时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 每次回家,看着村里的贫困景象,再想想自己打工的微薄收入,衡长明感到很无奈。 村里有大片可以造林、种草的山坡,可是由于村里没有力量进行规划、组织,这些山坡只能白白闲在那儿,给百姓带不来什么财路。 “如果好好管理,我们村也会是一个很好的旅游景点。”他常常跟乡亲们这样说。 说起旅游,衡长明打开了话匣子。2017年之前,他在丰宁满族自治县一个景区打工。这次打工经历让他发现了大石砬村的出路:生态好了,村里就能发展旅游,市民到村里吃喝消费能带动村民增收。条件允许,村民也可以开办农家乐,增加更多收入。 “希望自己的村子也能有个好生态。那样,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了,也不用外出打工了,老伴多年的风湿病也能得到更好治疗。”看着与自己村子土地、气候条件类似的景区一片红火,他坚信大石砬村旅游产业兴旺的日子也会到来。 2017年,省林业和草原局的驻村干部来到该村,衡长明的企盼开始变成现实。 变化从造林绿化开始。从2018年开始,村里组织实施了全省第一个合作社造林项目。当年村里共造林2300多亩,主要是樟子松和落叶松,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900元。村里还开展了樟子松嫁接红松、坝上杨树防护林更新改造等项目。通过参加这些项目,衡长明获得数千元的收入。 有了林子,可不能让它被破坏。2018年,衡长明自告奋勇,成为村里的生态护林员,年增收4200元。就在这一年,他家成功脱贫。 好日子还在后面。 2019年,省林业和草原局扶持该村发展金莲花种植项目,当年就种了600亩。由于年龄原因不再担任生态护林员的衡长明,第一个举手参加。在金莲花种植园区打工,让他年增收2.5万元。 “除了个人有劳动收入外,金莲花项目每年还为村集体带来38.5万元的收入。村里还建设了集晾晒、仓储为一体的金莲花晾晒场,延长产业链条,我们的增收致富门路越来越宽。”衡长明说。 如今的大石砬村彻底变了样:全村森林面积达到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8%,过去的“脏乱差”村如今成为国家森林乡村创建样板,先后获得“省级森林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和“全国生态文化村”等称号。 村里基础设施也实现大变样。村里建起了大戏台、浴室、民心公园、文化广场,村民用上了免费WIFI。村里的环境和村民的精神面貌也随之大变样。 省林业和草原局驻村第一书记田建辉告诉笔者,大石砬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已从2017年的2000多元提高到9000多元,综合贫困发生率已由建档初期的46%降至1.2%。2019年,全村脱贫出列。 看着村里荣获的“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国家森林乡村”等牌匾和越来越多的游人,衡长明又有了新想法:他准备联合有条件且志向相同的村民,对自己的房子进行改造,开办农家乐。 “这大片林子、花木都是财富,是村里的‘绿色银行’。生态好了,我们生活也就好了,日子也就更有奔头儿了。”衡长明笑呵呵地说。 |
关键词:生态,致富 |
相关新闻
• | 用绿色铺就幸福底色 |
• | 让小山村走上致富路 |
• | 昌黎:雏禽孵化铺就致富路 |
• | 围场绿色生态产业助农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