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精准扶贫

秧歌剧帮我摘穷帽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刘雅静 2020-01-13 14:59:0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月7日,蔚县曹疃村村民观看秧歌剧表演。 记者 史晟全摄

  □记者 刘雅静

  1月7日,雪后的蔚县曹疃村被火红的灯笼映照得格外美丽。

  “党的政策实在好,强农兴业思路新,干部群众一条心,黄土也能变成金……”

  台上,取材于曹疃村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真实经历的秧歌剧,正唱到酣处;台下,一位中年汉子眼含热泪、听得入了迷。

  他叫刘贵山,50岁,是蔚县曹疃新时代秧歌演艺公司的大厨。2014年,他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底脱贫。这个人生的跨度让他感慨万千。

  曹疃村位于蔚县南留庄镇,是典型的矿区转型村。村里80%以上男性曾在矿上打工,收入不菲。曾经,依附矿山兴起的小卖铺、小吃店沿街林立,户均年收入四万元以上。

  “那时候钱挣得多、消费也高。”曾在煤矿打工的刘贵山说,2008年,随着煤矿关停,曹疃村一下子变得死气沉沉。

  这些劳动力一下子失去了工作和生活来源,加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耕作方式粗放,没技术、年龄大、找活难,许多家庭陷入了贫困。

  “有很大一部分人过去在煤矿挣惯了所谓的‘大钱’,不愿靠种地维持家用,成了大钱挣不上、小钱看不见的‘懒汉型’贫困户。”村党支部书记刘宝武说。

  作为省重点贫困村,2014年曹疃村1653口人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39人,贫困发生率达到57%。

  2017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河北中烟张家口卷烟厂有限责任公司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决定从“根”上扭转局面,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帮助村民找到生活的新希望。

  工作队队员们上炕头、入地头挨门挨户走访时,发现曹疃人爱唱戏、会唱戏,尤其擅长演出秧歌剧,村里还保留有蔚县唯一的一支传统秧歌剧团。

  曹疃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腊月至次年二月,曹疃村一街两戏台,你登台来我擂鼓,相互比赛,村里上至孩童、下至老人,谁都会哼上几句秧歌小调。

  2018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因势利导,开出一剂“文化良方”,把爱听、会唱秧歌剧的村民聚起来,多方筹资成立了蔚县曹疃新时代秧歌演艺公司,自编自演贴近生活的秧歌剧,在蔚县农村巡演。

  “剧团共有43人,其中贫困群众23人。2019年剧团外出演出61场次,增收20多万元,剧团成员人均增收3000元。”驻村工作队队员刘向东说。

  为了帮助刘贵山一家,公司聘刘贵山为大厨,刘贵山的爱人苏学梅成为龙套演员,两口子去年在演艺公司打工收入共计8000元。

  文化扶贫不仅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更让村民懂得了幸福要靠双手来创造的道理。

  2019年,曹疃村成立“荷花合作社”,统一种收,分户管理,连片种植“张杂谷13号”500亩,由帮扶单位保底收购。刘贵山一鼓作气种了10亩,年底算账净收入14000元。

  “过去我家五亩地1年收入1500元,现在翻了七八倍,加上我平时打工和村公益岗的工资,去年收入超过三万元!”刘贵山很是满足。

  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向武介绍,2018年,曹疃村甩掉了贫困帽子,140户294人稳定脱贫,有30户人家买了小汽车。截至2019年底,曹疃村贫困人口仅剩1户2人,贫困发生率0.12%。

  漫步在曹疃村,但见街道整洁,民居古朴。曹疃村村委会墙上“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了安逸”的标语时刻提醒着人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关键词:秧歌,文化扶贫

责任编辑:刘世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