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农村贫困失能人员等实现集中供养
本报讯(记者陈凤来)“什么都不用操心,在这里吃穿住医都有人管,这样的日子,俺以前想都没想过啊!”日前,在阜城县城区特困失能人员供养中心,年过七旬的石书元老人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石书元是阜城县崔庙镇人,患有小脑萎缩症,生活不能自理。在入住阜城县特困失能人员城区供养中心之前,他先由年迈的父亲照料生活起居;父亲去世后,只能由家里的兄弟姐妹轮流照顾。自打他住进了县里的供养中心后,不仅衣食无忧,每天还有专门的医护人员照料,解除了兄弟姐妹的后顾之忧。 “在保障吃住行等基础上,供养中心重点发挥医疗服务、紧急救助、康复训练等医疗保障职能,为失能贫困人口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服务。”该供养中心负责人说,中心配备专业医护人员,负责入住群众的健康服务、日常诊疗。入住群众有了疾病可及时转入病房,由责任医师和护士进行专门诊治和分级护理。 今年以来,衡水市有关部门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该市现有未脱贫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6043人,因失去或部分失去自理能力,无法通过产业就业帮扶实现脱贫,且居住环境差、饮食卫生差、体质状态差,成为“困中之困,难中之难”。 为让这个困难群体过上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该市从2019年5月开始,在阜城县、冀州区等地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全市推广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模式,供养机构以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为主体、专业医疗机构为辅助、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即半失能人员由特困供养中心供养,提供生活照护、健康咨询,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服务;完全失能或患传染病、精神类疾病人员,委托专业医院建立医养中心供养,提供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和护理、大病康复服务;特困供养中心或医养中心床位供给不足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民办养老机构供养。 同时,该市对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县乡卫生机构闲置床位进行整合,投资4500万元对供养机构生活服务、医疗康复、消防安全等设施统一改造提升,整合调剂床位7500多张。整合贫困人口社会救助资金、扶贫产业农户收益等资金,由供养中心统筹使用,用于基本生活、照料护理、疾病诊治等方面的支出。供养资金不足部分以及机构行政运营费用,由县市区财政负责统筹安排。市级财政根据各县市区集中供养中心综合入住率、照护质量等情况,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补贴。 近日,在冀州区周村镇贫困人口集中供养中心记者看到,这里环境整洁,服务设施完善。集中供养人员有的在长椅上聊天,有的在健身器材上活动。集中供养中心主任孙红旺说,中心占地30亩,拥有110间房屋,可容纳200人集中供养。去年9月投用以来,已经入住77名贫困群众。 “在这个新家吃穿住都有人管,住着舒坦又舒心,说啥俺也不走了。”冀州区门家庄乡西堤张村90岁高龄的贫困人员丁景荷老人手拉着前来给自己检查身体的中心医务人员,乐得合不拢嘴。 衡水市民政局局长支斌介绍说,目前,衡水市通过改建、提升等方式,建起了59家贫困人口供养机构,在尊重本人或照料护理人意愿的基础上,共有2251位失能半失能人员入住机构。各级供养机构的设立,实现了对有意愿的农村失能半失能贫困人员集中供养的全覆盖。 |
关键词:农村,贫困,供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