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义产业扶贫打出特色牌
近年来,尚义县紧紧围绕扶贫脱贫目标,锁定产业发展是扶贫脱贫关键的工作思路,牵住发展产业这个“牛鼻子”,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使产业扶贫撑起一片天。 因地制宜选路子,区域布局兴产业 “扶贫产业区域布局要符合乡村实际,要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特色路。”尚义县委书记王占理介绍,尚义县在发展扶贫产业中,坚持把帮助贫困户脱贫与解决区域贫困统筹推进,结合县情实际,精准定位,使全县北、中、南部三大区域,发展起了以枸杞种植、白羽肉鸡养殖、生态旅游为主的八大扶贫产业。 尚义县划分为坝上、中片、坝下3个地貌单元,气候特征、资源禀赋各有特点。 坝上北部地区,依托土地资源丰富、气候土壤的优势,着力发展枸杞、特色药材种植。以大营盘乡为例,该乡于2015年引进枸杞种植农业产业公司,在盐碱滩地发展水果枸杞种植。该企业2018年基地总规模已经达到5万亩,企业支付的土地流转金,涉及310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518户,户均年增收760元。企业还吸纳300多农民在园区打工,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 中部地区,在夯实传统农业种植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了白羽肉鸡养殖等产业项目。以满井镇为例,2018年8月,满井镇利用财政整合扶贫专项资金900余万元,与河北一牧业公司进行产业合作,建成占地149亩的标准化鸡舍20栋,年可批次出栏肉鸡420万只。该项目每年可使全镇11个村集体和988户贫困户合计增收近80万元。 坝下南部地区,依托生态良好的自然优势,着力在水产养殖、生态旅游上寻求突破。以大青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例,该度假区目前已完成一期投资2亿元,打造的玻璃吊桥、庭院酒店、木栈道等旅游项目已经投入运营。周边农民可得流转土地租金收入,以及打工薪金收入等等。 开发思路补短板,模式创新破难题 “尚义县在产业扶贫领域,有3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企地共建模式、公租大棚模式和宅基地入股模式。”尚义县县长徐进海介绍。 尚义县将企业、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有效联结,发展燕麦种植基地,形成了“企业+基地+贫困户”抱团发展的联合体。产业公司对于贫困户种植的燕麦实行兜底收购,辐射带动639户贫困户1284贫困人口人均增收600元。 贫困户少资金、缺技术,找不到合适的增收门路的难题如何破解?尚义县三工地镇王二来村,捆绑整合财政扶贫资金及相关农业项目资金580万元,由村集体统一规划运作,开发建设了500亩标准化设施蔬菜种植园区,在园区内建成220个高标准蔬菜大棚,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租种。“正常年景每个大棚至少可收入1万多元,近三年,全村有297户贫困户依托‘公租大棚’脱贫致富。”村党支部书记刘珍说。 南壕堑镇十三号村充分发挥邻近尚义县大青山旅游度假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窑洞主题”宾馆特色游,成立了张家口市首家农宅基地合作社,把村中心38户闲置农宅作为入股对象,拆掉旧房,建起了150多间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窑洞宾馆,带动村民户均年增收2600多元。 针对问题巧施策,机制制定重长效 为了破解村集体资产性收益分配问题,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尚义县专门制定了《村级资产性收益分配管理指导意见》,旨在建立利益联结和带贫减贫的长效机制。在尚义县贫困村中,多数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为此,尚义县明确将建设扶贫产业项目的资产性收入,按比例确权至各贫困村村集体。留作村集体的资产性收益,可用于维修维护村内小型基础设施、缴纳养老保险、提供临时性救助等。 为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杜绝发钱养懒汉现象,尚义县在不断开发生态公益岗位的同时,也积极鼓励引导各乡村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开发村级公益岗位。县扶农办主任杨志光介绍:“目前尚义县贫困村共开发护林护草、环境保护、拦河护坝等各类村级公益岗位5600个,涉及弱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5100户,岗位人员工资由村级资产性收益支付。” |
关键词:尚义,产业扶贫,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