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头条新闻

用声用情讲好脱贫攻坚故事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田 恬 2019-06-12 16:42:5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日前,由省委宣传部策划指导、河北广播电视台创作录制的广播剧《骆驼湾的笑声》,在河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文艺频率、科教频率及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辽宁广播电视台、山西广播电视台、学习强国河北频道、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等平台播出。这部由专业艺术团队倾心投入、精彩演绎的广播剧,一经播出便备受群众喜爱,引起强烈反响。记者对该剧编剧任小敏进行了采访,为大家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骆驼湾的笑声》以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到阜平县骆驼湾村视察,并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进军令为创作背景。“该剧结构简洁,叙事朴素,丰富的细节设计以及精湛的声音艺术表现力,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扶贫故事呈现在听众面前。”任小敏介绍,该剧描写了在回乡创业带头人张武毅的带动下,骆驼湾村村民转变脱贫思路,通过流转土地、发展产业来盘活本地自然资源,实现了从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到贫困村“摘帽”的发展历程。

  一直以来,广播剧都被称为“文艺轻骑兵”,但仅就剧本创作而言,它所需要的前期文字准备工作,与电影、话剧等艺术门类相比并不少。“2018年下半年我接到《骆驼湾的笑声》创作任务时,刚刚完成《塞罕坝人》与《老吕叨叨》两部广播剧的创作。时间紧任务重,一时难以进入状态,曾经数易其稿甚至推倒重来,创作过程颇多周折。”任小敏表示,短时间内如何保质保量完成重大题材的创作任务,是她面临的最大考验。

  为了更好地呈现骆驼湾村的发展变化,主创团队曾专程到骆驼湾村进行实地考察,并与村民代表座谈交流,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此外,他们还翻阅了龙泉关镇党委副书记黄文忠书写的近15万字的工作日志、随笔以及工作中拍摄的骆驼湾村的图片等,尽力让广播剧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展现骆驼湾村独有的韵味。

  近些年,无论是电视剧《索玛花开》还是电影《十八洞村》,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精品力作层出不穷,如何在扎堆的广播影视剧中脱颖而出,书写一个时代中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碰撞,是任小敏考量的重中之重。“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剧中的张武毅、黄秀格等形象都可以在骆驼湾村找到人物原型。”她认为,创作扶贫题材的剧作,最怕一味唱高调而空洞无物、单纯说教。“因而我们在创作《骆驼湾的笑声》时,尽可能接地气,既有泥土味儿,更有时代感,尽可能多地融入新时代的元素。”任小敏表示,剧中通过两代人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不同观念、不同思路、不同方式的冲突融合,将脱贫攻坚故事讲述得真实生动。

  骆驼湾的人物和故事,不仅承载着革命文化底色中“河北故事”在历史坐标中的厚度和重量,也蕴含着现实题材创作的情感价值。“当骆驼湾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河北大地时,历史与现实交汇碰撞出的不仅仅是河北改革发展一时一地的记录,同时也反映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福祉。”谈起此次创作,任小敏感触颇多:“无论如何,我都为曾描述过这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而感到欣慰与荣幸。”

关键词:文艺,脱贫攻坚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