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渣堆变身果树园
邱庄村在矿渣堆上种植的桃树。记者孙也达摄 □记者孙也达 “这矿渣堆是我们村的伤疤,这桃树是治伤疤的良药。”5月14日,记者初到海港区石门寨镇邱庄村,村党支部委员李会茹就带记者去看该村矿渣堆上种的桃树。 这些矿渣堆都在村南。记者看到,在矿渣堆上,有的地方被推成平地,有的地方被改成梯田,树坑中种着一棵棵1米高的小桃树。 “矿渣堆占用的是集体的土地,我们雇村民挖坑、填土、种树,将来桃子卖了钱村里也有了收入,如果哪个村民想承包,我们也愿意。”听说记者来采访,在外地学习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会生特意打电话说,目前,该村已在15亩矿渣堆上栽种了1100余棵桃树,还准备对剩余11亩矿渣堆和部分荒山进行植树绿化。 邱庄村位于柳江盆地,煤炭资源丰富。多年前,村民依靠办煤矿、搞运输、经营煤炭,生活富足。同时,受煤矿开采影响,邱庄村被列为塌陷区范围。矿渣堆就是那时形成的。 村内有不少地质灾害警示牌,原来的煤窑口也都已经被封堵。 “原来院里不能晾衣服,全是煤渣,夜里睡觉经常被地下炸煤的响动吓醒,下雨天不知道哪块儿地就出个大裂缝……”说起原来村里的环境,李会茹撇了撇嘴。“大约10年前吧,我们这儿开始禁止采煤,村民就外出打工,或种大田作物。” 大田作物产量不稳定,村民虽能吃饱饭,却不富裕。 村里环境差,村民收入低,咋办? “种树,种能结果能卖钱的树,既改善环境,还能增加农民收入。”李会茹说,村“两委”经过调研,发现矿渣堆上也能种树。“矿渣堆上种树和在石头山上种树很像,需要提前挖坑、填土,为树苗‘做窝’。” 2017年,村里谋划在村南3处共20余亩废弃的煤矿场地和矿渣堆种植桃树,进行绿化,并动员村民在耕地上种植果树,发展林果经济。 种树需要水,而当时邱庄村却正好缺水。“喝水都困难,更别说拿水浇地了。”村民鲁铁林说,因为当初采煤,村里的地下水已经全部枯竭,全村生活用水只能靠管道从其他地方输送过来,经常停水。 为解决用水问题,2017年,邱庄村把远处一口废弃矿井作为水源地,引水到村中几个蓄水池。 种树的条件具备了,农民种树的积极性也高了。 村民种树经验不足,村里就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请来老师,村民还找来外村种树好手,帮助解决种树的技术问题。 如今,邱庄村共栽种果树260亩,大部分为桃树。村集体共有果树1100余棵,村民共计栽种果树1.5万余棵。绿油油的果树和黑色的矿渣堆形成鲜明反差。有的桃树已经结出花生粒大小的小桃,一些村民正在给桃树疏果。 采访结束了,记者准备离开时,李会茹还特意嘱咐了一句:“明年我们村就产桃了,记得到时候来吃桃!” |
关键词:农业,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