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精准扶贫

棚桃早春挂枝梢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孙也达 2019-03-27 10:35:39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小林上村的村民正在检查棚桃的生长情况。记者孙也达通讯员牛春富摄

  □记者孙也达实习生李彦

  3月23日8时许,小林上村桃农李庆波像往常一样来到了自家大棚。接通卷帘机电源,大棚上的草帘被整齐卷起。用长杆把棚顶塑料布拨开一条10厘米宽的缝隙,给大棚通风是李庆波每天下地干活的第一项任务。

  小林上村位于昌黎县马坨店乡,是一个拥有30多年暖棚果蔬种植历史的乡村。村里现有600多户农民,其中80%以上的村民都在搞大棚种植,80%的大棚种的是棚桃。目前,全村共有占地700余亩的500余个桃棚,每年能给桃农带来1000余万元的纯收入。

  “我们村是从2004年前后开始棚桃种植的。”小林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万柱说。上世纪,村民大多以种植大棚黄瓜、青椒等蔬菜为主。然而,种植大棚蔬菜劳动量大,收入低,农民没有得到多少实惠。后来,有外地的客商说,反季销售的桃子比蔬菜利润大。于是,部分村民便到唐山、锦州等周边棚桃种植户家和棚桃种苗繁育基地学习和考察,之后就开始小规模试种。

  “大棚温度控制很重要,温度高了容易烂果。”在李庆波的大棚内,一排排一米多高绿油油的小桃树上,结满了红彤彤拳头大的毛桃,叶绿映桃红,在阳光照耀下,煞是好看。棚内相隔几米就有一个温度计,在发现大棚温度有些高后,李庆波又将棚顶的缝隙拨大了些。

  这么矮的树也能长桃?李庆波刚接触棚桃时也很吃惊,总觉得这桃树没“成材”。2004年的时候,他和村里几个胆大的人最先开始试种棚桃。当时家里有8个种植黄瓜的大棚,他把其中两个大棚改造成桃棚,种植白油桃。“虽然种桃挣钱,但当时心里也没底,种黄瓜和种桃完全两个技术,这桃树还和我们平时看见的桃树不一样,所以我只改了两个棚做实验。”

  事实证明,李庆波的担心并非多余。第一年秋天,李庆波根据学来的技术,通过收放草帘控制大棚温度,使桃树提前“过冬”,进入冬眠状态。当桃树“睡饱”后,再提高大棚温度,桃树在大棚内迎来“春天”。不久,一个个花苞争相开放,大棚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雅的花香。正当李庆波感觉就要成功的时候,近半数的小桃出现了烂果的情况。

  李庆波赶紧到有经验的果农家取经。原来是因为大棚通风不足,造成了烂果。“第一年管理技术很不过关,不赔钱算是万幸了。”李庆波说。第二年,他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每天定时通风,一发现烂果就通过打药来抑制,烂果数量大大减少。本以为万无一失,但结的桃看上去不干净,出现了“花脸”,产量也不高。

  再次外出学习,李庆波了解到,桃子“花脸”是因为防烂果药打多了。当年因为桃子品相差、产量低,虽然挣了点儿钱,但远赶不上种黄瓜的效益。

  到了第三年,掌握了更多棚桃种植技术的李庆波,立志要打一个翻身仗。“如果再不成功,我还是老老实实种黄瓜吧。”李庆波小心翼翼地管护自家那两大棚桃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对前两年失败原因的总结,李庆波家的桃终于在产量和质量上都上升了一个档次,收入赶上了种黄瓜的收益。“就是在那年成功后,我开始逐渐把家里的大棚全改成桃棚。”李庆波在2008年引入了经济效益更好的毛桃。到2011年,8个大棚都种上了棚桃。

  今年2月份,李庆波家的大棚桃开始结果上市。他家今年的8个大棚桃获得了大丰收,毛桃平均卖到每公斤26元,油桃每公斤14元,净利润预计能达17万元左右。

  “现在,村民们的种植技术越来越成熟了,桃子的品质和产量也越来越稳定,但是在销售环节,我们还比较被动,销售渠道主要还掌握在客商手里。”马万柱说,棚桃的价格完全由客商决定,果农们希望能找到其他销售渠道来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我们听说电商好,从网上卖东西能多挣钱,但是不会弄啊。”马万柱说完摇了摇头。

  “我刚从杭州参加完阿里巴巴电商产业扶贫培训会,会上我还特意关注了像桃子这种初级农产品如何在电商上销售。”昌黎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滕运涛说,初级农产品电商销售需要满足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包装、食品安全可追溯等多个条件。目前,昌黎县供销合作社为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在对包括大棚果蔬在内的县域特色农产品逐一规划网络销售渠道,力求尽早拓宽果农的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农业,脱贫,种植业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