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 “波罗诺”扶贫夜话
4月26日晚上7点,黛青色的天上星光点点。走在丰宁满族自治县波罗诺镇老庙营村,记者闻到村民家里飘出的饭香,听到孩童们的嬉闹声,不时,几声狗叫从不远处传来。 村口一座简陋的小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国家电投集团河北电力公司驻村扶贫工作组就住在这里。院内,脱贫攻坚目标和规划、产业项目及实施规划等做成展板,一目了然。屋里,下班后从波罗诺镇赶来的镇书记张树龙和国家电投集团河北电力有限公司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刘洪斌还在交流着村里的扶贫情况。 “张书记,前几天村里的养蜂户已经把蜂箱拉到北京周边了,大家干劲挺足。现在村里的养蜂户已经增加到了10户,养的蜂从去年的800箱发展到1500箱,每箱可以有三五百元利润,还有几个贫困户想跟着养。”刘洪斌说。 “波罗诺”在蒙语里是山川秀美、溪流遍布的地方,但是现在,这里更多的是缺少资源和产业的偏僻山村,老庙营村更是深度贫困村,四个自然村有121户贫困户。 “今年县里出台了一系列对贫困户从事种植、养殖的扶持、补贴政策,力度很大,实现了产业全覆盖。只要贫困户愿意干,就有政策和资金支持。镇里将按这些政策,对贫困户逐户对接扶持。希望工作组帮助我们让每个贫困户了解、运用政策,从中受益。”张树龙说。 谈到扶贫工作的难点,刘洪斌分析,对于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脱贫、致富项目,有些村民不爱动脑筋、不爱学习,存在怕担风险的思想障碍。这就需要发挥种养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老庙营村有养蜂的传统,长期以来规模不大,我们引导养蜂大户带小户,成立‘小孙养蜂合作社’,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共带动9户贫困户入股养蜂,年收益38万元。”刘洪斌说。 “确实,贫困户脱贫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把一些人要钱、争低保的思想转到找准适合自己的产业、勤劳脱贫致富上来,逐渐积累家底,增强信心。有国家一系列的好政策,脱贫攻坚战一定能打赢。”张树龙满怀信心地说。 张树龙举例说,贫困户养一头基础母牛可获得2000元补贴,三个月下一个牛犊,当年可获得8000元左右的收益。农民种一亩玉米收益五六百元,而建一亩冷棚可获补贴6000元,自筹2000元就可建成,种一棚西红柿至少可以挣五六千元。 刘洪斌接过话茬说,对于贫困户,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是最主要的。工作组的任务就是通过细致的工作,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群众的行动和观念,让他们实现长期、稳定的收益。在工作组推动下,村里投资80多万元建设了61个蔬菜大棚,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已经获得了劳务收入近30万元。以村委会屋顶为主体,建设180千瓦屋顶光伏电站, 带动121户贫困户稳定增加经济收入,目前,一期工程60千瓦光伏电站产生收益6万多元,二期工程正在积极推进中。 记者了解到,为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村里设立了奖学金,奖励成绩优秀学生;组织40人进行技能培训,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至2门致富实用技术。 “我们要一块儿努力,做到精准扶贫的常态化和机制化,让乡亲看到我们的决心和科学路径,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不让老庙营村一个贫困户掉队。”张树龙说。 “都快9点了,一聊起扶贫的事儿,话题就说不完。咱们还是先做饭吧,饭熟了边吃边聊。”刘洪斌笑着说。其实,这样的场景不止一次出现在这个小院。更多的思路和举措在这里形成,汇入老庙营村脱贫攻坚的每一个现场,变成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和实践。 夜渐深,波罗诺散发着沉静而又蓬勃的气息。走在乡村路上,记者明显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一股力量在这里汇聚。眼下的老庙营村虽然还未摆脱贫困,但是,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
关键词:精准扶贫,承德,丰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