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一批”来了!河北健康扶贫再出实招
目前,河北省有31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中因病致贫返贫的占到44.6%,往往“病倒一个、压垮一家”。为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河北省医疗保障救助政策应运而生。 河北省着力解决农村贫困患者住院看病难题 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 近日,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河北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今年至2020年,我省将对核实核准的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根据患病情况实施分类分批救治,确保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大病集中救治一批 根据方案,省卫生计生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定省级定点医院,各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也要会同相关部门确定大病集中救治定点医院。同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符合当地诊疗服务能力、具体细化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各定点医疗机构要优先选择基本医保目录内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技术、药品和耗材,严格控制费用。 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有关要求,以医疗服务合理成本为基础,体现医疗技术和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参考既往实际发生费用等进行测算,制订病种收费标准。定点医院要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完善各项制度和工作规范,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按照相关病种临床路径要求,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据介绍,我省对农村贫困人口罹患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7种大病实施集中救治工作。2017年底,7种大病集中救治覆盖到所有贫困县;2018年底,7种大病集中救治实现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及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以及低收入家庭中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父母全覆盖。 ●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 方案提出,我省将为每位农村贫困人口发放一张健康卡,置入健康状况和患病信息,与健康管理数据库保持同步更新。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县为单位,为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开展1次健康体检。 实行签约服务。要组织乡镇卫生院医生或村医与农村贫困家庭进行签约,鼓励县医院医生与乡村两级医务人员组成医生团队与贫困家庭签约,力争2017年底所有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按照高危人群和普通慢病患者分类管理,为贫困人口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等综合服务。 开展健康管理。各地结合实际,制订相应实施方案,并要求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县级医院指导下,根据农村贫困家庭慢病患者病情安排个性化健康管理,每年按管理规范安排面对面随访,询问病情,检查并评估心率、血糖和血压等基础性健康指标,在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提供健康指导。 ●重病兜底保障一批 方案明确提出,将实行倾斜性精准支付政策,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在起付线、报销比例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积极探索与按人头付费相结合的门诊慢性病管理。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进一步提高救助水平。 建立健康扶贫保障机制,加快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保障措施,建立完善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制度,实行联动报销,加强综合保障,切实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受益水平。 落实“一站式”结算,对我省贫困人口凭相关身份证明在县域内住院实行免押金直接住院治疗。推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大病保险承办机构、医疗救助经办机构、医疗机构之间基本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相关医保、救助政策在定点医院通过同一窗口、统一信息平台完成“一站式”即时结算,出院时贫困患者只需支付按规定报销后的个人负担医疗费用。 动员社会力量救助,充分发挥慈善医疗救助作用,鼓励支持相关公益慈善组织开展重特大疾病专项救助。依托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向社会公众进行募捐,精准对接特殊困难家庭,减轻或免除个人费用负担。 1200多家医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 ●实施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服务 “没有交住院押金,只签订了一份协议书,医院就给我安排了病房和医生。经过精心治疗,我现在的身体状况比以前好多了。”说起前不久自己住院看病的经历,今年60多岁的曲周县南街村贫困户侯亮激动地告诉记者,如果没有现在的好政策,他不会到县医院住院看病。 侯亮说的好政策,是我省实施的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服务。 “他孤身一人,以低保为生。”侯亮的哥哥说,侯亮患心脏病好多年了,一直以来,他只是靠药物维持,也没有做过全面系统的治疗。近年来,他虽然参加了城乡居民医保,但住院需要先交纳押金,筹这个钱对他来说太困难。 在我省农村,像侯亮这样的贫困患者还有很多。为有效缓解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垫资压力和费用负担,今年,省卫生计生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六部门联合发文,在全省积极推进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工作。该文件明确规定,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6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父母,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的患者等,到所在地县域内的定点医院住院,无需交纳押金,出院时只需支付自付的那部分费用即可。 “‘先诊疗、后付费’的政策,确实帮了像我这样的贫困病人。”侯亮说,他这次住院没作一点难,虽然花了6000多元,但出院时自己仅支付了自费的那一小部分。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院看病,只要符合医保规定的住院条件,持社会保障卡(或按当地医保就医规定的身份证明)、有效身份证件和扶贫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或民政部门出具的低保、特困等相关证明(证件),就可随时顺利地办理住院手续。 ●完善参保农村贫困患者医疗费用县域内“一站式”报销结算制度 为方便贫困患者住院治疗,我省还建立完善了参保农村贫困患者医疗费用县域内“一站式”报销结算制度,即要求医保经办机构、医疗救助经办机构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直接与定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对接,从而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报销结算。定点医院则设立综合服务窗口,集中办理农村贫困患者的住院费用结算工作。 着眼落实好这一惠民政策,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印发了《关于调整新增报销待遇资金拨付方式的通知》,改进新增报销待遇资金拨付方式,将原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大病管理机构、民政部门分别兑现的新增待遇,调整为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贫困人口统一支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段新增报销待遇资金,统一结算在定点医院记账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段新增报销待遇资金。 此外,我省还专门开发运行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信息系统,将政策嵌入到信息系统之中,实现三重保障“一站式”报销结算。截至目前,我省各设区市都出台了“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共有1200多家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实现了“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8万余人享受了此政策。 不仅要给贫困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还要有效减轻其看病负担。对此,我省要求各定点医院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严格出入院标准,严格执行自费药品、自费诊疗项目患者(或家属)签字制度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切实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治疗,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同时,还积极做好参保农村贫困住院患者转诊管理,引导贫困患者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就医,真正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合理就医模式。 据介绍,目前,在县域内,我省贫困人口看病就医实现了“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异地就医的,在已开通直接结算的医院凭社保卡和备案手续直接结算;未开通的,在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现金结算报销,群众也只需跑一趟。 短评:脱贫攻坚离不开健康扶贫这把金钥匙 “一人得病,全家受穷”,这是不少贫困家庭的真实写照。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显示,全国现有的7000多万贫困农民中,因病致贫的竟然占到42%的比重。河北现有的310万贫困人口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病致贫。要实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对于这部分贫困人口就必须实施健康扶贫。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不妨走好三步路: 第一步是把治疗费降下来。因病致贫或者返贫,根本原因还是“看病贵”。农民靠天吃饭、土里刨食,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可是家里一旦有人生病,动辄就需要成千上万的治疗费,自己家里没钱只能东挪西借,这岂有不贫的道理?针对于此,需要健全完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需要有政策来兜底,但是从根本上说则是要尽快把医疗费降下来,该减的要减,该免的则免,将医疗费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第二步是让病尽快好起来。很多因病致贫的家庭,患病者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些人刚开始未必得的是什么大病,但是受地处偏僻、路途遥远等因素限制,以及贫困偏远地区医疗条件所限,结果往往是小病拖大、大病拖穷。面对这样的状况,必须大力改善基层的医疗条件,把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确保因病致贫的家庭,不出镇、不出县就能看好病,从而减轻治疗的负担。 第三步是把致富路铺起来。一个家庭因病致贫,很长时间都会缓不过劲来,如何脱贫对于他们来说,显然是毫无头绪可言。这就需要在降费和治病的同时,积极谋划致富的道路,为这些家庭寻找脱贫的营生,让他们看到生活奔头和希望,最终能够重拾信心干事创业,和周边群众一起走上富裕路。 有的放矢实施健康扶贫,以上这三步路如果能走稳当了,健康扶贫这把金钥匙,就一定能够打开因病致贫这把锈蚀的锁。(高永维) (据长城新媒体、河北日报综合报道) |
关键词:河北,健康扶贫,农村贫困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