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大名草编:用艺术“点亮”残缺的生命

来源: 央广网 作者: 2024-07-19 10:43:57

  “‘非遗+残障’项目解决了残疾人就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把生命活得光鲜了,自己能够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者,让残疾人的生命活出艺术的价值。”走进河北省大名县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残疾人传承教育中心,创办人谷穗坐在一群残疾人身边,指导着他们学习大名草编这项非遗技艺。

  来到大名草编展览馆,谷穗不时向记者展示用麦秸秆、玉米皮编结的首饰、服装、提包、玩具等。

谷穗现场指导教学大名草编原料处理(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大名草编是一种传统民间家庭编结手工艺,兴于南唐、盛于北宋,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2008年,草编(大名草编)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84年出生于大名县的谷穗,从小便与草编结下不解之缘。“在30多年前,大名县的草编产业特别红火,一些产品甚至出口国外,我家里很多亲人从事这个行业。”耳濡目染之下,谷穗掌握了草编、芦苇画等非遗技艺。如今,谷穗已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名草编手艺人、高级工艺美术师。

谷穗制作的大名草编服饰作品(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曾照顾残疾亲人八年之久的谷穗深谙残疾人生活不易。从2008年开始,谷穗致力于通过非遗技艺来帮扶残疾人,不仅为他们提供免费食宿,而且免费进行培训。

  2019年,谷穗为推广“非遗+残障”残疾人非遗培训就业项目,在家乡大名县创办了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残疾人传承教育中心,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手工技艺培训和电子商务培训,可同时满足200人开展传习培训活动,被评为“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河北省巧手脱贫示范基地”“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谷穗说,在大名县残联的帮助下,他们进行了全县的残疾人情况摸底,“我和大名县残联理事长赵运岭几乎每个残疾人家庭都走访了一遍,动员有能力的残疾人学习非遗技艺”。

  条件合适的残疾人来到教育中心,谷穗为他们免费培训草编、芦苇画等非遗技艺,并安排就业。同时,在培训和工作之余,谷穗还组织残疾人诵读中国传统国学。

残疾手工艺者正在制作草编花瓶(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为残疾人培训非遗技艺,除了给他们提供谋生手段,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就是让他们赢得尊严!”谷穗说。

  李培培是教育中心的一名培训师,她也是一名残疾人。行动不便的她坐着残疾人助力车,耐心地为其他学员演示草编首饰的编织技艺。只见她熟练地用玉米皮编制成一个个中国传统的盘扣,经过加工,这些盘扣变成一个个精美别致的耳坠。

精美别致的大名草编耳坠(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36岁的李培培在参与非遗培训之前,从没出过生活的村庄,因为行动不便,被村里人称为“鸭子妈妈”。经过培训之后,她第一次站到村里最大的会堂,为村民讲解非遗技艺。她认为,自己生命中的春天到来了。因为非遗,她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我不仅走出了村庄,还出过邯郸市、河北省,未来我希望带着我的作品出国展出”。

  近年来,谷穗带着这些残疾人的非遗作品去过广州、香港等地展览,“我想告诉大家,这些精美作品的背后是一群自立自强的残疾人,他们活出了自己人生的价值”。

  让谷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残疾人这个群体。“非遗+残障”项目的推广,让残疾人和非遗项目融合起来,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文化元素,填补了残障就业的死角,更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素材,成为同行业复制的模板。

  谈及未来的打算,谷穗正在寻找更多的适合残疾人做的非遗项目,也希望更多的非遗技艺传承人加入其中,整合技术资源、完善培训体系,让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非遗的传承队伍一定不是全部都由残障人士来组成,还是希望有更多健全的人、高学历的人、专业的人来从事,这样未来的路更光明一些,宽广一些。”谷穗说。

关键词:大名,草编
责任编辑:雷扬
推荐阅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