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头条新闻

奋战在扶贫一线的“70后”工作队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李艳红 2020-01-06 10:20:4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三合一”重点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河北省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区重点县)——蔚县,活跃着一支特殊的扶贫工作队。这支工作队由9位退休老干部组成,平均年龄70岁,被群众亲切地称为“70后”扶贫工作队。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9位退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发挥自身优势,先后带动100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不仅成为当地脱贫攻坚力量的有力补充,更为当地党员干部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2019年12月16日,在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他们获得“离退休老干部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参会代表李树泉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随时都听从党的召唤”

  2018年9月,正是蔚县全力打好脱贫攻坚翻身仗的关键时期,但是驻村工作队力量不足,扶贫任务艰巨。蔚县县委书记梁昆介绍,在此情况下,县委班子想到了离退休干部这个特殊群体,“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们政治立场坚定、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牢固,无疑是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宝贵力量。”于是,蔚县县委、县政府向老干部们发出号召。

  在北京带孙子的退休老干部李树泉接到县里打来的电话,动员他加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我们虽然退休了,但还是党员,随时都听从党的召唤。”李树泉说,他和老伴儿商量后决定,让儿子雇保姆看孩子,他则很快收拾行囊准备赶赴扶贫一线。

  75岁的马忠发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病症,家中还有92岁高龄的老母亲需要照顾。接到县里的通知后,马忠发把老母亲托付给其他兄弟姐妹,自己果断报了名。64岁的陈义山有一个残疾女儿,尽管如此,他也毅然报了名……

  最终,县里研究决定,选定原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建华(蔚县籍),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温祥,县政协原主席蔡德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连元德、李树泉等9名退休干部组成一支“退休老干部扶贫工作队”,分包蔚县9个重点难点村。

  九老扶贫,各显其能

  在蔚县常宁乡小庄村,老百姓以前从没听说过的中药材铁皮石斛,现在却成了大家伙脱贫的好帮手。李建华来到小庄村后,利用身边的资源,经过多方调研,引进了铁皮石斛种植。他先后多方筹资220万元,指导帮助常宁乡小庄村建起种植大棚10个。在他的带动下,小庄村成立了农业种植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的经营模式种植铁皮石斛,经营收入按照村集体、贫困户、非贫困户三方进行合理分配,不仅使农户持续增收,同时使集体经济得到充实。

  像李建华一样,扶贫工作队的9位老干部各有专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扶贫岗位上各显其能。

  去年以来,下宫村乡西庄头村80多人组成的农民太极队成为周围十里八乡有名的健身队伍,而这支队伍的组建者和教练就是该村的扶贫老干部连元德。连元德是蔚县太极拳协会会长,下村后,他发现村里很多中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为此他利用自己的专长,动员村民习练太极拳强身健体。

  由于缺乏健身理念,村民对练习太极拳并不积极,连元德却不放弃。从1人到3人、到10人……如今,农民太极队队员已经发展到80多人。

  “不要小看这支队伍,通过健身,村民们的体质有了明显改善,不少常年吃药的都不吃了。”连元德告诉记者,不仅强身健体,太极队还成为提升全村凝聚力的平台和载体,西庄头村的村风民风因此明显好转。

  陈家洼乡下元皂村是抗日英雄马宝玉的家乡,也是退休干部马忠发的老家。多年来,马忠发一直致力于宣传弘扬马宝玉的英雄事迹。回村后,在他的组织下,村里多次举办各类红色教育活动,并积极募资修缮马宝玉展厅,修复烈士陵园,并以此为抓手带动了下元皂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退休干部郭敬文到暖泉镇西辛庄村扶贫以来,多次组织为村里的贫困户捐款捐物、慰问演出等活动,不仅给村民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温暖。

  村民们离不开我们,我们也离不开他们

  从2018年9月底奔赴扶贫一线到现在,已有一年多时间。回首过去的日子,几位退休老干部感慨良多。

  “比原先上班还忙,没有礼拜天。”连元德告诉记者,看着村里一天天发生的变化,村民从最初的不信任到完全信赖,他感到无比欣慰,“现在3天不去村里,那边就打电话催着让去。村民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从蔚县县城到下皂元村有大约35公里,已经75岁高龄的马忠发一个月有20多天要自驾车往返于县村之间。中间途经109国道,运煤货车较多,驾驶难度大,尽管如此,依然不能阻挡马老的热情,“能回村扶贫,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我梦寐以求的。”

  66岁的退休干部田林住在代王城镇,与扶贫村水北二村同属一个镇,只隔几里地。田林骑着电动车,几乎天天往水北二村跑,“有事儿就处理事儿,没事儿就走访农户。”老伴儿数落他,“这么大岁数闲不住。”田林说,自己出生在农村,一辈子工作在农村,“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老有所为,是人生幸事。”

关键词:扶贫,70后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