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头条新闻

围场特色农产品直营店进驻天津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陈宝云 2019-10-28 15:11:2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本报讯(记者陈宝云 通讯员宁立勇)“围场的烤全羊、土豆粉、莜面,样样好吃!”近日,天津市武清区文化广场人头攒动,围场农产品推介会正在举办。人们一边免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对围场的风土人情有了全新了解。来自围场的34家企业带来的美食,很快被抢购一空。

  地处我省最北部的围场,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我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仍有19491名贫困百姓尚未脱贫。为助力围场打赢脱贫攻坚战,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启动以来,武清、围场借助对口帮扶机遇,坚持“一家人、一码事、一块干”,实施“品牌进津”“产业入围”“多方联动”三大战略,着力推动支援帮扶与自力更生、外力输血与自我造血、发挥优势与补齐短板“三结合”,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个,带动4064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帮助1500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帮扶,累计捐款500余万元,惠及贫困群众4200人,走出了一条“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协作脱贫之路。

  “围场不是经济强县,但农业发展并不落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副县长王金良说,当地年平均气温-1.5℃-4.7℃,年平均降水量435毫米,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冷暖适中、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非常适宜高质量果品、蔬菜、中药材等农业产业发展,极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和糖分积累,是发展生态种养的“黄金农业带”。

  近年来,依托自身优势,围场突出发展“2+3”产业体系(即马铃薯、蔬菜两大主导产业,中药材、林果、畜牧三大优势产业),质量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快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围场有马铃薯75万亩,蔬菜30万亩,中药材13万亩,胡萝卜6.7万亩,有机富硒功能蔬菜5.5万亩(马铃薯4.5万亩,胡萝卜1万亩),率先建设了国内首个十万亩功能农业(富硒马铃薯)示范基地,被确定为我省唯一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先后获得“中国马铃薯之乡”“河北蔬菜之乡”称号。

  扶产业,更要精准富产业。目前,围场农业产业仍存在田间地头和市场端“冷热不均”现象。“围场许多农特产品仍‘深在闺中待人识’。”农业农村部农业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增杰表示,激发消费与扶贫的积极互动,连通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广阔消费市场,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才能让“待人识”的围场农特产品“被人识”。

  外出举办产品推介会,是许多地方的常选模式。“之前的推介会,一般都邀请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聚到一起,聊一聊看一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供销总社主任王立国说,这种推介模式,加强了政企、企企联系,但距离消费者还差“最后一公里”。

  消费与扶贫互促互利,关键在消费。发展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养殖,是许多贫困村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通过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员关系网推介销售农特产品,是通用销售模式。但是,一旦工作队离开,这一渠道是否依旧顺畅,产业能否持久发展,许多百姓都心存疑虑。

  “单一农户开拓市场,不现实。只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社,按照统一标准生产加工,组团拓展消费渠道,才有可能让消费扶贫创出一片天地。”王立国说,在武清区相关部门的协调帮助下,围场特色农产品直营店成功进驻武清农产品批发市场,以此作为展示平台,推动线上线下渠道日趋顺畅。“今年,通过武清商务部门的网购平台等渠道和方式,围场已有价值3000万元的农产品销往武清。”

  “做好消费扶贫,就要提升体验度。健康、绿色、好吃的农产品,只有走近消费者,才会由对贫困地区‘同情式消费’转变为自觉消费行为,形成更加牢固持久的利益联结机制。”王立国说。

  “围场山清水秀空气好,好吃的特产真不少。”武清市民孙大爷说,他在农产品推介会现场扫码订购了价值400多元的黑猪肉、土豆粉。“不仅要吃围场的猪肉炖粉条,明年夏天还要到那儿旅游,好好看看那片绿水青山。”

关键词:围场,特色农产品

责任编辑: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