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让藁城农业生产智能化
“面朝黄土背朝天”“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这是人们对昔日农民的印象。然而在石家庄市藁城区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几十个大棚里却很少见到农民,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让这儿的农民种田越来越轻松、智能。 3月26日,记者走进该园区的物联网平台总控室,只见负责园区生产的贾须生坐在电脑前,利用物联网平台查看园区几十个大棚蔬菜的生产状况。看到数据显示6号棚内温度过高,他立刻按动一个按钮,6号棚开始自动卷帘;8号棚需要浇水了,他又启动了浇水开关,自动喷灌设备开始浇水…… 贾须生介绍,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是藁城区创建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示范点。在总控室建有物联网平台,每一个棚室都有相应的终端设备与之衔接,棚内的温度、湿度、作物生长状况等数据通过感应器采集,然后通过网络发送到控制平台,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电脑上显示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生产管理。 谈起使用农业物联网的好处,在园区干活的农民石吉皂打开了话匣子,“以前为控制大棚的温湿度,每天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打开、关闭大棚草苫,四五个人管理一个棚,费时费力。现在有了物联网控制技术,只需按下开关就能完成这项工作,一个人可以同时管理6个棚,省时又省工。同时还实现了精准浇水施肥,减少了化肥和水的用量。” 据了解,除了节水节肥、省人工外,物联网系统还有“远程智能专家”指挥系统。大量的大棚环境数据信息经无线传感器传送到设施农业远程智能专家系统后,自动生成动态的作物生长环境趋势图,供远端的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流行环境条件,通过电脑模型制作出设施病虫害预警方案。石吉皂说,在物联网技术的精细管理下,大棚病虫害发生率迅速下降,农药的投入减少50%,蔬菜生产更加安全,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 藁城区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科长吴立谦介绍,近年来,藁城区大力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政府引导、园区带动,引导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园区、合作社应用物联网技术,并将原有物联网应用示范点纳入管理平台,形成了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群。目前,已建设万亩大田作物物联网监测点10个、区域站物联网数据采集点7个、设施物联网应用示范点11个,实现了对280多个温室大棚、320亩强筋麦繁种田、千亩粮食试验田、千头奶牛养殖场、万亩小麦高质高效示范方的物联网监测全覆盖。示范点农业生产实现了智能化、精准化管理,省工省力,节本增效,年助农增收200多万元。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着藁城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程度,实现了传统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吴立谦说,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农民种田会越来越科学、轻松、高效。 |
关键词:物联网,科技,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