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河北精准扶贫网 >> 头条新闻

河北围场八顷村创新扶贫模式 带领村民稳脱贫

来源: 人民网-河北频道 作者:王红 2017-11-22 14:22: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图为承德八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展示牌。王红摄

  如果有人说:“我可以将土豆以高于市场价5倍的价钱卖出去”,您是否会觉得这个人在痴人说梦?事实上,这样的事情真实发生了。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城子镇八顷村的驻村扶贫工作组做到了,为贫困户挖掘出一条致富路。

  初入村庄遇难题

  八顷村地处接坝地区,辖9个自然村10个居民组,共有411户117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90户450人,是河北省20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2016年2月,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驻村工作组进驻该村开展帮扶工作。工作组成员蔺忠志现在回想起刚入村时的第一感受,连用了三个“没想到”来形容:“没想到村里基础这么差”,10个村民组,3个村在大山沟里,行路难、用电难、通讯难。“没想到村民日子这么穷”,全村贫困户占了近四成,集体没一分钱,还欠着7万多外债,“没想到村班子这么弱”,连续4年没有村选支书,村两委班子4人,平均年龄59岁,开党员会人都来不齐。当地村民说,“这个摊子谁来也不好干”,甚至有人直接对工作组说,“你们肯定是雄赳赳来,灰溜溜走”。

  面对困难和质疑,工作组没有退缩,他们对全村乡亲们表态:“不仅要听我们怎么说,更要看我们怎么做。”入村第二天一早赶上大雪,气温降到零下20多度,工作组的同志们不畏严寒徒步往返20多里山路入户走访,当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蚂蚁沟最深处王玉民、从有福等人家里时,从他们的眼神中,工作组的同志看到了惊讶、亲切和希望。

  由无到有谋出路

  在工作组来之前,八顷村村集体没有一分钱,也没有任何集体资源、资产,而且还欠着外债,做任何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要向本来就很贫困的老百姓摊派,群众意见很大。针对这一现状,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决定走“支部领导、集体带头、覆盖农户、共同致富”的路子——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为了集体经济能实现规范、科学、长远发展,通过采取“自然人与村委会”捆绑的形式,成立了集体所有制的“承德八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商标。

  驻村工作组组长、驻八顷村第一书记王永军说:“依靠当地在土壤、水源、空气、光照等方面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传统马铃薯种植的产业基础,山珍野菜资源丰富的实际,决定将公司的主营方向定位于天然、绿色、无公害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开发。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工作组前期组织试种了40亩有机马铃薯。坚持高标准种植和管理,收获后平均售价比普通马铃薯高出5倍,北京和省内多家单位、酒店、餐厅和渠道商成为了主要客户。”

  一亩地能顶四五亩,同时,榜样的带动起了效果,很多村民今年主动申请加入公司。为此,公司还成立了物流事业部,专门购置了营运车辆。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年底给全村65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了200元健康补助,给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发放了200元教育补助,同时以家庭为单位,补贴了水费、电费和全村路灯照明等公共费用。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许多老人由衷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和驻村工作组,我一定要多活几年。”

  扶贫路上不落户

  一年多来,在工作组的带领下,八顷村悄然发生了四个转变:一是由一个连续4年没有村选书记的后进党支部,变成了党总支下辖三个党支部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二是由一个缺乏主导产业支撑、外债七八万、缺少致富门路的穷村,变成了一个拥有1个村集体企业、5个专业合作社和注册商标,集体年收入30万元,集特色产业基地、山珍野菜加工厂和电商物流平台于一身的“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强村。三是由一个出行难、吃水难、环境脏乱差、文化生活匮乏的偏僻落后村,变成了一个村容整洁、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美丽乡村。四是由一个群众普遍缺乏致富信心、“等靠要”思想严重的后进村,变成了一个内在动力强大、先进思想汇聚的创业村。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一个“单打独斗、一盘散沙”的深度贫困村变成了“产业强起来、村民统起来、民心聚起来”的幸福村。

  目前,八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有八个产业项目部同时运作,其中420亩有机富硒马铃薯种植、首期80千瓦光伏发电、金莲花种植、八顷八淘电商平台等4个项目已建设完成投入运营;2600吨马铃薯储藏窖、山珍野菜加工厂、能够容纳100-150人的家庭旅馆、羊肚菌等多个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可达50万元。

  王永军介绍说,现在所有贫困户中除7户自主创业外,有30户加入金莲花种植、7户加入雨露计划、7户加入生态护林员、17户通过“政银企户保”模式入股富龙马铃薯全粉有限公司、122户入股村办光伏发电项目。另外,为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工作组还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家至少一人进入公司或村内的专业合作社工作,目前已有90人报名加入,实现了一人在村打工、全家稳定脱贫。

关键词:驻村扶贫,致富,集体经济

责任编辑:刘复宁

相关新闻